潮阳剪纸:世代相传的古老民艺 文化习俗 图1张

  编前话

  汕头,自古地灵水秀,人文荟萃。潮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传着岭南地区的古老文化艺术。她又在潮汕大地的润泽中继承发展,展现着本地独特的地域人文特点和人文色彩。

  如今,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借此契机,我们推出“文化汕头”栏目,宣传传统潮汕文化精华,展示现代潮人的精神风貌,展现汕头建设文化强市的成就。

  在刚刚过去的世博会“广东活动周”上,由我市剪纸艺人表演的传统潮阳剪纸,吸引了过往游客的驻足欣赏,剪纸艺人们特意为游客准备的宣传赠送礼品——融合世博元素与潮汕民俗的剪纸作品更是被一抢而空,精美绝伦的作品让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

  潮阳民间剪纸被誉为潮阳“三瑰宝”之一。2006年底,剪纸与潮剧、英歌舞、笛套音乐一起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随着它频频在全国各地亮相和获奖,其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越来越凸显出来。

  如今,这一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民间艺术不仅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中,更登上世博会等大型的世界舞台,展现着潮汕地区独特的乡土艺术。

  过节“铰花”代代相传

  剪刀古代称为“铰刀”,剪纸花样也叫做“铰花”。剪纸是根植于潮汕地区民间沃土的艺术奇葩,世代相传,逢年过节,婚姻嫁娶等一些民俗活动,都以剪纸作为载体。

  与北方剪纸不同,潮汕地区“下山虎”、“四点金”等古宅建筑高悬窄小的窗户,让潮阳剪纸无法以窗花的形式出现,却在潮汕的民俗活动中发挥了更高的实用性。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每逢过新年,闹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或纪念,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热烈而隆重的祭祀、祈求、祝福仪式,在这些民俗活动中,用于装饰美化各种供品的鱼花、鸡花、猪头花等剪纸工艺便由此诞生。

  民间自发创造产生的潮阳剪纸,其传承方式也极为简单。没有严谨的理论知识,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老师,只是靠着自己的妈妈或奶奶、外婆等长辈的代代相传,就这么延续了一千多年。他们没有正式的上过课,只不过在那样的年代里,那样的环境氛围中,看着长辈们就用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张普通的红宣纸,兜兜转转就完成了一幅剪纸作品。然后,带着有趣新奇的念头,也拿起来剪刀,从笨拙的模仿开始,一步步练出大师的手艺。

  潮阳剪纸不仅来源与北方剪纸不同,其作品的风格特色也与北方剪纸有所区别。

  精巧玲珑,是潮阳剪纸最大的特色。其表现手法突出以细而匀的线条,点线组合,形成画面,且多用阳线构图,画面上留存大量的空白,这与北方剪纸多用阴线,多留板块,风格粗犷、浑厚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潮阳剪纸用软硬兼具、变化多端的刀法,多形式表现对象的基本轮廓和特征,并强调以纤纤细线为主,虽然线条细若游丝,却丝丝入扣。

  潮阳剪纸在题材的表现上也比较广泛,上至天上的神仙、瑞龙、祥云、飞鸟等,下至地面的人物、走兽、植物等,大多被摄入剪纸艺人的视野而成为艺人们剪刀下“吉祥化”了的艺术品。人们运用谐音、寓意的象征手法,使动物和花果组合成有吉祥含义的图案。让每一图案的剪纸作品都包含着深刻的内涵,每件人物作品在夸张变形、概括及提炼里面,都包含着一个优美的民间故事,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传统元素剪出时代特色

  传统的潮阳剪纸,其题材可分为人物、动物、饰花、团花四大类,取材多来自神话、传说和戏剧。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的潮阳剪纸艺人们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他们把古老的剪纸元素与现今生活的特色相结合,借助奥运会、世博会等题材,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而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这些新颖又极富潮汕地区特色的传统剪纸工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不仅在2006年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还多次在国际、全国、省级的作品展览中摘获多面奖牌。最近,更登上了上海世博会大型的舞台,展示着潮汕地区独特的乡土艺术。

  在继承中壮大剪纸群体

  潮阳剪纸,作为潮汕民间工艺之一,也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在倡导科学文明的今天,剪纸在民俗活动中的实用性已在逐步淡化。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铰花”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但是,其巧夺天工的技法以及作品当中所包涵的浓厚的传统的地域文化,却不应随之被淡忘。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一辈认识了解潮阳剪纸,许多的剪纸艺人们,纷纷利用生活中的空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等场地无偿教导对剪纸有兴趣的青少年。让年轻一代也能有接触剪纸的机会,或许他们不一定以后都会持续剪纸这项活动,但至少让祖上传承下来的工艺,有更多的人接触、了解。

  剪纸当中蕴含的传统民间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理解,也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懂得剪纸艺术。因此,艺人们不仅教授孩子们剪纸的刀法技艺,还教授孩子们每一剪纸元素在作品中所代表的含义,像水仙花、木棉花、桃花和牡丹花,每一种花分别有高洁、幸福、荣华、富贵的寓意。或者是告知孩子们这个作品的出处是哪出戏剧,哪个神话传说。让孩子们理解剪纸艺术内涵的民俗文化。

  自小与剪纸

  结下缘分

  陈彦淑(潮阳剪纸传承人):我生活的那个年代,儿时玩耍的乐趣很少。那时候过年过节前,就看到母亲拿着剪刀剪剪停停,然后红纸上就会变出许多不同的图案。10来岁的小孩,看着就觉得很有趣。所以每每母亲拿起剪刀,我都会跟在旁边看着。童年时候,那便是极大的乐趣。

  后来,当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剪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花纹时,母亲语带赞赏地问我怎么学来的。获得表扬的我,得意地说:“平时常看你剪,看多了就记住步骤了!”也许是第一次“展技”得到母亲的肯定,之后寒暑假或者春节时,母亲都会让我帮忙剪。刚开始,我都是学着母亲的样式剪,但久了就觉得无趣,就开始试着把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元素或者图案给加进去,像我喜欢“薛丁山与樊梨花”、“陈三五娘”这些故事,就想办法把这些故事给剪出来。每次剪出一个新的图案,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一眨眼,就剪了30多年。其实一开始跟着大伙一起剪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这是一项工艺活,因为那时候很多人都会剪纸,所以没什么特别。

  现在年轻的一辈,没有了以前的环境,接触的机会少了许多。所以我现在一有空就经常到图书馆去教学生们剪纸,虽然还是一些简单的元素,但是看着那么多人对它有兴趣,就觉得很开心,仿佛又回到以前那个人人剪纸的年代。

你是本文的第139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0-08-07
作 者: 周晓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