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区的木雕作品中,人物题材历来占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主要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剧等,人物题材的作品无论是构图布局、人物形神、衣袍头饰,还是作为配衬的亭台楼阁、山石树木、坐骑等都十分讲究,刻划精细,生动逼真,有着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近些年来出版的大量各类介绍潮汕木雕的书籍,其中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几乎都是传统人物题材的作品,现代人物题材的作品却从未见过,潮汕木雕既特殊又精彩的一页被忽视了。现代人物题材的木雕主要在1969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创作,如《百万雄师过大江》、《海上红灯》、《飞夺泸定桥》、《练兵场上》、《围海造田》、《河山重安排》等一批精品,分别出自原汕头、潮州、潮阳、陆丰等市、县工艺厂的木雕艺人之手。上个世纪70年代为组织参加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必须逐级布置,指定设计和制作人员,集中时间,联合审稿,检查落实,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这与一般产品是截然不同的。如今老一辈的艺人都已作古,行外人或行内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不可能知此情况的,更谈不上有机会目睹这些艺术精品了。

    如今大家欣赏的这幅现代人物题材木雕挂屏《飞夺泸定桥》,谁都不会知道竟然有两幅。这两幅都是原汕头市潮阳县工艺厂叶锡永(1906—2004)工艺美术师于1976年创作的。一幅是他与儿子叶钦湖合作,另一幅是他自己完成的。表现内容虽然相同,但画面构图和规格大不一样。文中这一幅就是叶锡永创作的。长59厘米、高35厘米、厚8厘米,以樟木为原料,雕刻后髹漆贴金薄,配上红漆底板及木框装饰,富丽堂皇。这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奇绝惊险地飞夺铁索桥,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作品选取勇士们在铁索桥上浴血奋战的生动场面,不求大而全,不受传统构图方法所制约,突出主题,表现细节,景物配衬,独具特色。瞧!铁索桥左高右低,每条链长50厘米,由每个长1厘米、宽5毫米的环相扣而成,十分精巧,上下每条链的间隔2至3厘米,两侧作桥栏的链距离7厘米,整座桥十分逼真,似乎有摇摇晃晃之感觉;在这有限的桥面空间中,用前后两个层次塑造了16个奋勇杀敌的红军战士形象,每个身高10厘米,自左至右,采用侧身跨度大动态,或挥枪指挥、或投掷手榴弹、或挥舞战旗、或攀着铁索、或举枪射击,姿态各异,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这表现主体的四周及底层用山石、浪花、树木、烟火加以烘托,构成了鲜明的空间层次,下面的水流湍急,浪花飞溅,水柱耸立;右侧及上面的火焰冲天,硝烟弥漫;左侧的悬崖峭壁,岩石高耸;河水、树木、烟火也都随风向左侧倾斜,既烘托气氛,又使动感更加强烈,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历史画面。

    这幅作品在雕刻技艺运用上更是令人叫绝,将圆雕、深浮雕、沉雕、通雕等融于一体,堪称潮汕木雕的艺术珍品,让观者一饱眼福。叶锡永早在1961年就与潮汕地区的另外11位艺人一起创作木雕,装饰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62年被授予汕头地区二类木雕艺人称号。1984年叶锡永主持设计和制作了潮汕立体木雕罕见之巨型佛像《千手千眼佛》,高3.06米、宽1.87米,由主身、主体手、众头、众手、莲台、底座等6个部分组成,可谓极尽精雕细刻之妙,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潮汕木雕的艺术特色。

你是本文的第1255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1-05-15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