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是潮汕陶瓷成熟期,特别是潮州及其四邻普遍采用龙窑和阶级窑烧瓷,窑身长达几十米以至近百米,每窑可烧制数万件至十数万件。陶瓷生产规模大、工艺精、档次高,奠定了潮州是北宋“瓷都”之一的地位。瓷器的胎质采用经过精工淘洗和捣练的瓷土制坯,瓷胎纯泽细密,釉色有白釉、影彩釉、青釉、黄釉和酱褐色等5种。装饰手法有划花、印花、刻花、点彩、捏塑、雕、贴等。从生产规模、烧制技术、施釉、造型艺术到器类都说明潮汕陶瓷已发展到繁盛发达的成熟期。

  进入元代,由于连年兵祸,潮汕陶瓷生产屡遭破坏,日渐衰落,明代以后开始复苏。潮州枫溪、饶平九村、大埔高陂等陶瓷生产基地迅速崛起,潮阳碗架山、碗窑山、赤坪和惠来东溪、揭阳军墩碗窑等地也蓬勃发展。九村窑场在明嘉靖以前就已经由原来的叠烧法制青瓷发展到用匣钵单件烧青瓷器。器型制作精巧,盘、碟、碗胎骨较薄,质坚色白,内外壁绘画上花草禽兽纹饰,线条自然流畅,纹样简朴奔放,题材丰富,常有题字诗词。明朝时期是潮汕陶瓷业第二个兴盛期。

  清代潮汕陶瓷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枫溪成了新的“百窑村”,一直延续至今。清末潮汕开始出现彩瓷业,色料从海外和广州进货,从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款式、图样、风格既受景德镇彩瓷影响,又有较大的突破创新,把潮汕传统的图画笔法、构图与民间的工艺图案、地方戏剧、木雕、剪纸等工艺特色融汇到瓷器彩绘上来,工笔画演变为意笔画,瓷器构图更为优美、完整,题材更为多样,意境更为深远,诗书画印融于彩绘之中,臻于更高的艺术境界。枫溪成为我国瓷器重要产区。

  以后,潮汕陶瓷曲折发展,尤其是美术瓷与日用瓷、陶器分类独立设厂以后,瓷花、瓷塑和通花瓶等工艺美术品发展更快。1965年潮汕陶瓷业初步实现产品成型机械化、窑炉烧成煤化油化、匣钵装烧双层化、原料坯釉配方科学化、产品细瓷化、装饰喷贴化。改革开放以后陶瓷业更是形成了瓷矿开采、瓷泥瓷釉加工、颜料花纸制作、成品生产、彩烤、包装、机械、电力、科研和专业培训等分工细致、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6000多个品种部分获省、部优质产品奖和国家金、银、铜奖,有的属国内首创。

  全国最具活力的陶瓷产区潮州市年总产值近200亿元,出口额6亿多美元,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是全国最大的工艺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基地,全国市场上每两件卫生洁具中就有一件产自潮州;潮州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瓷基板生产基地,年产1200亿只,分别占全国和全球总产量的70%和一半。

  □ 瓷彩百花艳

  在陶瓷器上彩绘山水、人物、花卉、图案,就叫彩。潮汕彩瓷鲜丽耀眼,俗称“潮彩”。陶瓷彩绘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主产地在潮安枫溪、饶平县及汕头市区。唐宋间潮州便有釉下褐彩、青花等瓷釉器物。明代中后期已出现以青花为基调、加黄绿赤等颜色的斗彩工艺和不受青花限制的五彩工艺。清初的青花瓷纹样描绘工整,山石彩染层次清晰。晚清写意彩绘线条豪放,笔随意转,更显多姿多彩。宣统年间潮州开始采用进口颜料涂彩,故称洋彩,也称大洋彩。以后潮州彩瓷业仍有发展。1948年余岳勋创制电光油彩绘法,翌年周再良改进彩绘染化法,不断加强彩瓷艺术效果。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潮汕彩瓷的生产和技术艺术全面提高,汕头成为全国陶瓷重点出口口岸之一,每年出口总额约占全省一半。

  瓷器有陈设瓷和日用瓷两大类,依材施彩是彩绘的法则。陈设瓷有彩绘和加彩两种:在花瓶(含花缸、罐)、挂盘和瓷板面上施以彩绘装饰的属彩绘;在白地美术瓷塑上施以颜色的属加彩。彩绘类瓷器造型、规格繁多,瓷面彩绘大体分为诗画、开光、满彩、金地万花和图案花边5种形式。潮汕彩瓷器多以人物、动物、景物和神话故事为题材。或写意、或工笔、或兼工带写,用色考究,画面主次分明。工笔线条婉转多姿,柔中带刚,工整细腻,形神兼备逼真;意笔线条简炼豪放,笔墨洒脱,表现力强,达到笔到意随的境界。潮彩瓷器彩绘的工艺种类有:勾勒、平涂、洗染、接色、印彩、喷彩、腐蚀金、套色印金、重金勾勒等,各种技法交错运用,有的经烤烧后还再加彩金和釉上堆金。细质瓷塑以塑为主彩塑结合,人物头面、手脚等肌肉部位不施釉,便于加彩,更有真实感。日用瓷彩绘有釉上和釉下之分。釉上彩是在烧成白瓷的表面上进行彩绘,然后放入烤花窑中烧烤,花纹图案牢固地贴附在瓷件釉上。釉下彩是在未上釉的坯体上彩绘,然后施釉,彩绘的画面与坯釉在窑炉中同时高温烧成。

  潮汕瓷器釉上装饰的传统技法还有粉彩、印彩(印花和贴花)。粉彩又称软彩,以红黄绿3色为主。先在瓷面打印画稿纹样,用珠明料勾勒,施以松烟,然后填色入窑烧烤,粉彩凸出胎面,富有立体感,有绚丽雅致、古色古香的艺术效果。印彩包括印花和贴花。印花适应于大规模生产,可完整地刻划物象的结构轮廓,又可重点刻划局部图案,还可一印或数印相配合,广泛应用于图案花边、团花、满花织地等装饰。贴花这一传统工艺在1945年引进日本釉上花纸,配搭用于瓷件装饰工艺以后,随着日用细瓷生产的发展,贴花工艺逐步代替了手工彩绘,汕头和潮州的花纸厂应运而生。

  潮彩多是传统工笔画,绘工精细,题材广泛,清新华丽。潮彩名家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屡有“神笔”。潮州彩瓷总厂的省美术工艺家王儒生的30寸鱼尾形花瓶彩绘《红楼梦·大观园》,在构图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连轴法,整个画面一气呵成。花瓶四周也是完整画面。瓶颈瓶脚用景泰蓝装饰方法,雍容大度、典雅华贵。王儒生匠心独运,集粉彩、新彩、堆金3种技法于一炉,因景施艺,取得了质感动感俱佳的效果,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九彩花鸟鸡瓶》画面采用釉上和釉下相结合的工艺,花瓶的上下装饰采用釉下彩加描金工艺,既保持了釉下彩素雅清淡的情调,又发扬潮彩斗丽争艳的风格,仿古而胜于古。这件作品曾在广东省工艺品展览中获金质奖。另一位省美术工艺家谢金英的彩绘挂盘《潮州古城图》将清代名画重新设计,缩入不满一尺的圆盘中,运用多种手法,精心勾勒、渲染、接色、平涂、描金,赋予名画新的生命,夺得广东省工艺美术品展览银质奖。

  □ 瓷雕镂通花

  枫溪是潮汕陶瓷业的中心,出产的白瓷薄如纸、细如丝、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尤以陈设美术瓷和日用美术瓷的工艺水平最高。陈设美术瓷素以通花瓷、瓷花、瓷塑(人物和动物)著称。

  通花瓷是在瓷坯体上雕通连续的几何图纹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形象图案,经高温烧成后彩绘装饰花纹,再经烤花窑烧制,是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雕贴、镂空瓷器艺术品类。通花瓷的装饰艺术有4种类型:一是通花与釉上彩绘结合,一雕一彩,相得益彰;二是通花与浮雕结合,一虚一实,主次分明;三是通花与瓷花结合,融成一体,相托互映;四是综合性装饰。早期的通花镂空图案比较简单,主要是竹梅纹和网地纹。枫溪第一件通花瓷“天地坛”是1934年由艺人吴显炽创作,后经吴亚歪等改进,通花更为完美。此后有梅筒、花瓶等。

  新中国成立后潮汕工艺美术瓷的发展更快。枫溪的通花瓷雕技艺在国内外瓷坛上一枝独秀,无可匹敌。雕刻技法从单层到双层、多层以至可以转动。品种门类多达1000多种,既有建筑装饰之用,也有室内摆设陈列,如台灯、花盘、梅筒等,还有高级礼品的大型陈设瓷,如花瓶、花篮、挂壁等。图案纹样复杂多变,造型又有鱼、鸟、麒麟、龙等动物形象;既有几厘米的袖珍小品,也有一米多高的3层大花瓶。1978年枫溪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师叶竹青和王龙才等集体设计并制作的3层瓷雕“友谊通花瓶”是潮汕瓷艺里程碑式的杰作。花瓶高达1.3米,瓶肚分内、中、外3层;外层是浮雕的木棉花和通雕的玉兰花图案的镂空体,对称并开两个花窗,红梅花装饰;透过花窗是中层,悬吊着一个百花吐艳的花篮;内层是镂空的蝴蝶图案筒,形成粉蝶恋百花的意境。叶竹青借鉴罗马尼亚堆金装饰瓷艺,把原表现花边图案的工艺形式运用于花鸟、人物、山水的彩绘,多彩的画面独具浮凸质感。釉下加彩、釉上堆金的新工艺使花瓶更显清雅富丽。“工之巨、艺之精”使这件充满潮汕特色的堆金装饰工艺被誉为“陶瓷艺术的总汇”。当年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把它作为国家礼品赠送朝鲜领袖金日成。

  高级工艺师王龙才设计的《春色》瓷花篮,下部是6角形的宫灯款式,纹样是花卉图案;窗肚是立体瓷花,一层套一层,6个角用瓷线勾连,吊着饰以茉莉花蕾的缨络,随风摇曳,叮咚作响;80多厘米的篮面,绿叶衬出数十种共600多个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花朵花蕾,五彩纷呈、晶莹欲滴。这个3层立体通雕大花篮在德国展出时被誉为“永不凋谢的鲜花”。高级工艺师陈钟鸣主持设计的通花瓷雕屏风《双龙戏珠》长4米、高2.5米,两龙对称昂首,口略张,各有一条龙须连缀着中间的珠球,珠球被浪花涌托在龙头之上。龙身和珠球都是通花镂空,珠球分3层雕通,珠中有珠,珠内有珠,每层都能转动,晶莹剔透,浪花喷突;双龙麟甲闪闪,双眼炯炯有神。底座的潮州木雕镂通成奔腾的海水,拱托着飞跃夺宝的双龙,浑然一体,气势磅礴。这座首创的通花瓷雕屏风在送往国外展览后被誉为“登峰造极的工艺美术品”。

  以枫溪为代表的瓷花(包括蝴蝶)是手工精细捏制,或与大的构件巧妙组合,再经手彩(或喷彩)、烤烧之后便妙若鲜花,几可乱真。

  □ 瓷塑两精灵

  瓷雕通花是捏、塑、雕、划、彩、印、贴的艺术,人物和动物瓷塑是陶瓷艺苑两个精灵。

  早在宋代潮汕就有人物瓷塑,如观音(100多种形态)、释迦、三星等以佛教仙道为题材,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解放后,潮汕人物瓷塑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取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德化瓷塑、浮洋大吴泥塑、佛山石湾陶塑的艺术营养,融众家之长而自成一格:题材从单一的仙佛发展到各式仕女、工农兵、少数民族、儿童和各种戏剧、传说人物、以及耶稣、圣母、圣诞老人和西方神话人物等;瓷质从粗瓷发展到细瓷,以塑为主,彩塑结合,用色土制作人物的头面、手脚、肌肉,不予施釉等新的技艺,更具质感。

  人物瓷塑以一个或一组人物表现一个主题,构成一个艺术整体,一般由一个人设计制作,更具独创性,因而更能体现艺术个性。高级工艺美术师陈钟鸣创作的人物瓷塑400多件,其代表作有《吹箫》、《清泉》、《抒幽情》、《黛玉葬花》等仕女瓷雕,其高峰则是《金陵十二钗》。12仕女独个刻划,一旁加石加花,衬托人物性格。石或圆滑、或嶙峋、或兀突、或秀雅、或外柔内刚……;花或浓艳、或恬淡、或明丽、或素雅、或清纯、或扎刺……。石与花无不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风采,达到意足神全、秀灵酌妙的境界。《金陵十二钗》在全国陶瓷新产品创作评比会上荣获唯一的美术一等奖,代表了潮汕陶瓷艺术的水平。陈钟鸣的人物瓷塑以清新秀雅见长,尤其是仕女作品仪态端庄、温柔优雅、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写实中求变化,传统中求创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有很强的装饰和艺术感染力。

  枫溪另一人物瓷塑的领头雁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林鸿禧。他创作的人物瓷塑中有近400件由国家或省送海外展出。表现戏剧故事的《况钟访鼠》、贵妃出浴的《回眸一笑》、八仙奏乐的《普天同庆》、李铁拐与汉钟离下棋的《对弈》等已成人们熟知的传世之作。中央电视台和香港电视台曾将林鸿禧的人物瓷塑作品拍摄成专题节目播出,表彰他对枫溪瓷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传统题材作品屡有突破、创新。福禄寿“三星”由原先的10寸、12寸、18寸……发展到80寸巨制;从简单的“三星”附丽为“三子三星”、“三怪三星”、“五子三星”、“五子三星三怪”于一屏;既有传统工艺的儒雅富丽,也有现代雕塑的比例严谨;粉彩、平彩间用,凹凸而具立体质感、平实而呈夺目光辉。枫溪大园美术瓷厂蔡映波制作的“五子三星三怪”组塑集五子登科、荣华富贵、福禄寿全等人间美好祝愿之大全。这套巨构高2.04米、重300多公斤,四毁其工,历时一年,可见烧制难度之高。

  与人物瓷塑一样,潮汕宋代已有羊、狗、马、牛等动物瓷塑,造型简朴生动,釉色光亮,其中还有西洋狗,生动逼真。此后数百年间动物瓷塑逐步发展到单件或成套生产,近代发展到与人物雕塑同组、同步推进;解放后更发展到鸡、猫、猪、虎、狮、龙、凤、孔雀等兽类和禽类,还有鱼类和昆虫类,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概括力,并具有装饰性。动物瓷塑既有专供陈设观赏的艺术品,也有儿童小玩具;有与盆景配套的雕刻、点缀,也有案头使用的笔筒、台灯、花插、烟灰缸、牙签筒;还有种养花卉用的仿生花盆等。表现手法既有传统写实手法,也有变形夸张的手法,还有现代派风格。变形动物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其本质特征和精神美。如:老虎有力的尾巴卷动着,不失王者之威;长颈鹿腿变短颈更长,更显其颈之劲;梅花鹿安上长长的犄角,更显精神抖擞;猫呈四方形,更具情趣……。

  动物瓷塑的主产地也在枫溪,仅美术瓷二厂日常生产就有100多种,其中变形动物过半。既有20寸高的双鹤座,也有小如拇指的狐、猫、刺猬,猫头鹰;既有传统绘画富丽、典雅的随类赋彩,也有单喷黄釉、古铜等单色釉,古朴而且沉稳,还有流光闪动的变色釉;既有为保持小鹿洁白瓷质而仅用金色突出梅花点,也有留白勾线、青花、碎纹等多姿多彩,各具情态。

  从事人物瓷塑的艺人也能创作动物瓷塑,如林鸿禧等,而从事变形动物瓷塑最有成就的工艺师是吴德立,30年的创作实践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夸张而不失真、奇特而不抽象;既有东方雕塑的细腻灵巧,又有西方造型艺术的浪漫奔放。他的《羚羊》突出一对珍贵的角,4只修长的美腿伸曲有度,踞立山巅,回首顾盼,灵动机敏。浪尖之上的《海燕》奋翅搏击,反扳燕腹,直伸夸张的双翅,侧身迎风,更显搏击力度。他的《双鹤座》把忘机相对鹤梳翎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凤凰》的绮丽、《雄狮》的威猛、《奔鹿》的动感、《狐狸》的狡态、《企鹅》的笨拙、《斗猫》的精灵……仪态万千,汇成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

  仿古创新一样新,捏泥捏粉也奇工。潮汕瓷艺不论是仿古、还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或是新创,都有新产品不断涌现,例如:在瓷板、瓷砖、瓷盘上运用彩绘、刻塑、腐蚀等工艺的新产品;炻瓷和金光瓷的出现;紫砂陶通花的研制成功等,均为潮汕陶瓷艺苑中的新花奇葩。

你是本文的第1228位读者
来 源: 潮人在线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