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雕刻技艺,墨鱼骨雕也是其中之一,早在唐代已有以墨鱼骨做雕刻品,后因此艺失传,故知道的人并不多。据工艺美术的有关资料介绍,墨鱼骨雕的主要产地是福建闽南地区及广东佛山。汕头的墨鱼骨雕是原潮阳县海门贝雕工艺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发展的,填补了潮汕地区工艺美术品种的空白,但由于没有形成批量生产,仅制作一些精品参展,所以甚少人知道,更谈不上目睹这一艺术品。今展现眼前的这幅挂屏《海门桥闸》,就是被有关部门收藏的两件墨鱼骨雕作品之一,真是让您眼福一饱! 墨鱼骨,亦称乌贼骨,在医药中称为“海螵蛸”。它呈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体轻、质松、易折断,酷似象牙,虽没有象牙那么贵重,却洁白高雅,有天然的波状纹理,雕刻出来的作品质感较强,惹人喜爱。这幅《海门桥闸》作品长73厘米,宽40厘米,以1970年建成的潮阳海门湾桥闸为表现题材,采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进行构图,符合人的视觉真实,既是一幅平面浮雕画,也像是一幅摄影佳作,格外赏心悦目。画面上的海水与天空是在底板上用颜色描绘的,由于时隔30多年已有些褪色,但嵌在上面的墨鱼骨雕刻仍没有脱落,洁白如玉,保持自然美感。欣赏这幅画似乎就是站在山顶上,居高临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但见这座拦海桥闸位于练江出海口处,十分壮观,既可通车行人,又可排洪蓄水,根治海潮倒灌,远处几株树木枝繁叶茂,桥上行驶着客车、货车、拖拉机,骑自行车和挑着担子的行人来来往往,江面上几只小船上的渔民正在撒网捕鱼,一艘轮船驶入过船闸;桥的对岸是广袤的田野,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山峦起伏,小村庄隐藏于树木中,炊烟袅袅;远处碧海浩瀚,蓝天无际,白帆点点,真是颇有诗意,令人心旷神怡。画面上桥下的数十个闸孔,桥上的栏杆以及人物、车辆、小船等所有物象的刻划,都十分细腻,层次分明,可与牙雕相媲美。墨鱼骨雕刻有别于其它艺种,雕刻前要将墨鱼骨洗净,剔除表层坚硬的外壳,再用淡水浸泡,待咸腥味消失后,捞起来晒干。雕刻时根据墨鱼骨质地松脆,容易断裂,体积小的特点,注意刀法运用,巧妙使用多种特殊小刀具及线锯、小锉刀等辅助工具,按表现物象的大小、长短、厚薄、弯直等分成若干细件进行雕刻。如桥闸上的栏杆,最大的一片长2.5厘米、宽1厘米,而最小的长仅有3毫米、宽2毫米,或浮雕、或通雕,纹样清晰,这些都须小心翼翼进行雕刻,稍不留神就前功尽弃。所有细件雕刻后经漂白、晒干,还要用一种胶水浸透使其质地较为坚硬,随之将一片片、一块块进行堆、叠、拼、嵌在底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画图。画面上的这些墨鱼骨经雕刻后都不加上任何颜色,使其纹理自然,质感强烈,可谓名副其实的“天然去雕饰”。 欣赏这独具海之韵味的墨鱼骨雕作品,赞叹之余无不为汕头这门技艺的失传而深感惋惜。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