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这件已被收藏30多年的髹漆贴金木雕《河山重安排》,使笔者回想起上个世纪70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梯田……,誓把河山重安排”。“文革”期间的工艺美术与其他艺术一样,都遭受破坏和摧残,这个时期创作的木雕很少,能够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的也就更少了,所以这件作品显得既特别又珍贵。由于当时反对成名成家,所有作品均不能署作者的姓名,至今仅知道是原陆丰县工艺厂创制的,至于出自何人之手,无法查考。今将此作品提供给大家欣赏,以饱眼福。

    这件作品宽96厘米、高50厘米、厚6厘米,以樟木为原料,经雕刻后髹漆贴金而成。艺人在创作时,并没有按照木雕常见的构图方法来安排径路,平衡画面,而是采用“一”字形布局,突出人物形象,以山、云、石、树等作为衬托,在有限的画面上表现出广阔的空间。但见,一座高大的山崖占了一半画面,顶端右部向外高悬,崖下隐没于浮云流动、松树枝柯苍劲之中。崖顶上是一支由六男二女组成的测绘队伍,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或坐、或站、或蹲,高低不一,形态各异,前面的四个人物为一组,旁边测绘用的三角架上放着测量仪器,前后的人物形象有拿小旗、手搭着凉蓬眺望远方的指挥员;有挥手指向前方,正在大声呼喊对面山峰上同事们的技术员;有手拿着笔和记录簿认真记下测量数据的小伙子;更有给大伙带路的大爷,留着胡子,袒露前胸,脸露笑容。紧随其后的另一组人物,男队员坐在石头上歇息,拿出随身带的水壶喝一口;在他前面的女队员用手按着一块凸起的崖石,单膝蹲下,兴高采烈与他交谈。后面的一位女队员肩扛着一把长长的水准尺,刚登上崖顶,回头招呼着头戴草帽,用毛巾在擦汗,只露半个身子的男队员,似乎在鼓励他“加油”。这八个人物虽分成三组,但又互为呼应,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而采用前后高、中间低,起伏不一的动态线,求节奏、求层次、求变化,又较好的处理平行构图易出现呆板效果的难题,使当面显得生动活泼。刻划的人物形象比例准确,形神兼备,无一雷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同时,艺人十分巧妙地利用流动的浮云拉开空间和层次,后面的山峦掩映于云海之中,右侧近山起伏,小鸟高飞,梯田成片,铁塔矗立;远山连绵,树木茂密,云路蜿蜒延伸,水渠翻山越岭,火车在山间桥梁上疾驰……,整个画面用云的流动感,深远的布局法,播出山崖和人物形象的高而大,又通过前后的山峰及其它景物的合理设置,起到平衡构图,烘云托月,突出主题的作用,使画面开阔,气势恢宏,显示祖国锦绣河山如此多娇的景色。镂通雕、浮雕、沉雕等传统技艺的娴熟使用,使仅有6厘米厚的木料由表及里达到三个层次,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刀法精细,剔透玲珑,成为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佳作。

你是本文的第124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3-22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