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孔子、汉代许慎都论及“玉之德”,已然为赏玉定下了大纲原则。翡翠是玉中之王,其天生丽质为世人所珍爱。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天然玉石只有经过精雕细刻方能成为传世珍宝。一百年来,阳美人和玉“相识相知”,凭着精湛的玉雕技艺与玉结下不解之缘。
  早在1905年,阳美的部分村民就利用农闲时间收购旧玉器加工,开始了阳美翡翠玉雕的历史。直至解放前,旧玉器加工一直是小部分村民利用农闲赚取工钱的手工活。
  解放后,阳美加入到玉雕行业的村民逐渐增多,家庭作坊初步形成,玉雕技艺也有所提高,村民们开始到广州等地购买刀下原料。由于当时设备、技术仍较为落后,只能加工一些较为简单的素面小件或花件,如戒面、鸡心、怀鼓等。
  改革开放带来了勃勃生机,阳美人开始直接到云南腾冲集资购买翡翠原料回来加工。这时,家庭作坊、从业人员成倍增长,玉雕技艺也日益提高。在创作过程中,玉雕艺人们攻克了道道难关,发明、改良玉雕设备,如浮雕托地机、吊磨机、切玉机等,极大地提高了雕刻效率及灵活度。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审美观念多元化,阳美翡翠玉雕在保留传统风格和题材(如神佛、瑞兽、吉祥图案等)的基础上,融入了具有现代文化内涵的雕刻内容,这种题材的饰品逐渐为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所接受,主要形式为小型的翠牌或挂件等。消费需求可以影响创作思路,艺人们还结合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创作了一批摆件。
  ●琢之磨之 巧夺天工
  在与玉结缘的一百多年里,阳美人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们懂玉、通玉性。在阳美,绝大部分的玉商都曾从事过玉雕技艺,玉石原料一到手就与同行朋友交流、研究,根据材料的质量、纹理,凭着对玉性的了解,一刀切下,决定了这玉的命运,或手镯,或挂件、摆件,确定雕刻思路,再交给玉雕艺人去细细思量,因材施艺。
  玉质的好坏决定了玉石的价值,而精湛的玉雕技艺也能让玉器身价倍增。在玉雕艺人眼中,玉是有生命的,设计、雕刻玉器时都要用心与之交流,最节约原料、最合理地利用玉石的纹络进行图案设计,运用浮雕、立体雕、托地雕、镂空雕和调水雕等手法来精雕细琢,有时甚至把玉的瑕疵巧妙地变成画龙点睛的一笔。《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事实上,高档的翡翠通常是以“素”身的雕刻形式,来表现其自然本质的。阳美翡翠玉雕往往运用最简洁的雕工,去瑕显瑜,最大限度提升玉器的价值。
  ●与玉结缘 功成名就
  阳美人富有发展意识,早在上世纪80年代,阳美就打破了家族传承的模式,公开交流玉雕技艺,以开放的姿态营造了公平竞争、互利共利的良好发展环境。目前,除阳美绝大部分村民外,周边村在阳美带动下,也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事翡翠玉雕技艺,并吸引了来自全国最顶端的玉雕大师汇聚,为阳美翡翠玉雕注入了新鲜血液,玉雕技艺不断提高。
  阳美翡翠玉雕技艺汲取了潮汕传统的木雕、石雕、刺绣等手法(如托地通花等),同时还借鉴南派、北派玉雕技艺的精华,取长补短,形成了阳美翡翠玉雕细腻,形象逼真,奇、巧、精、特的风格特点。如今,阳美翡翠玉雕种类造型设计齐全,精雕细琢,不管是从大处,还是雕刻的微细之处,都堪称工艺一流。玉雕“揭阳工”在业内独树一帜,享有盛名。
  百年历程,阳美从一个不起眼的村落演变为“玉都”, 阳美翡翠玉雕已然在行内高标独立,真是异数奇缘,并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的阳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翡翠精品雕刻示范基地。揭阳荣获“亚洲玉都”、“中国玉都”称号后,两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阳美更是客商云集,名扬海内外。    天下奇事,莫过于阳美玉都。这个在《揭阳县志》、《揭阳县地名志》、《磐东区志》根本就找不到“阳美”这个名字的小村,居然在近年来一跃成为名闻遐迩、路人皆知的“亚洲玉都”、“中国玉都”。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庄稼汉,如今大部分都成为腰缠万贯的商贾。究其原因,就是阳美人与玉有缘。
  从他们买玉、鉴玉、赌玉、琢玉、卖玉的一系列经营方式中,可以看到阳美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那敢于拼搏、不怕磨难、胸怀宽广、与时俱进的高尚情操;从那琳琅满目、品种众多、雕工精美的玉器中,可以看到阳美人在近百年中,特别是近年来,其雕刻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他们大胆地打破传统家庭作坊模式,外传内引,借用木雕“镂空”、“通花”等雕刻技艺,使作品更呈立体感。一位毕业于广州美院的年轻玉雕师傅说:阳美人可贵和独特之处,就是“以形定物”,既不浪费材料,又能顺其自然,一位画家,不一定能设计出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徐光华

你是本文的第1223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9-05-11
作 者: 林佳燕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