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印象中的潮阳传统民间剪纸空灵剔透、精致小巧,在迎神赛会、婚事祭祀的日子里,常用来装饰礼品祭品。如今,它已从民俗活动的附属品演变成为现代人美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城镇的知识女性中掀起了“剪纸热”,儿童美术班的剪纸课程也备受家长、孩子的欢迎。随着剪纸作品频频在全国各地亮相和获奖,其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凸现出来,成为人们美化家居环境的新宠儿。 城镇兴起“剪纸热” 据不完全统计,潮阳区在城活跃的剪纸作者不下20名。这些人当中,既有家庭妇女,也有教师、公务员、企事业人员和群文工作者,而且以知识层次较高的中青年女性居多。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潮阳历代劳动妇女的智慧都在剪纸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新时代的女性正逐渐将这种智慧放大、开发与利用。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在家里还是在单位,甚至与亲朋聊天的空暇间,只要慧根萌动,便信手拈来,数剪几下。 现在,城镇的剪纸爱好者形成了一个个小群体,她们经常以艺会友,切磋技艺。陶冶情操也好,传承艺术也罢,新一代的剪纸作者接过了传统的剪刀,把老祖宗那一套一一继承下来,然后运用潮阳剪纸的特色语言来寻找有意义的切入点进行创作。 个体行为与群体传承 潮阳剪纸艺人代代相传,在“破四旧”等运动中,钟爱剪纸的艺人也从未搁置剪刀,还把自己和祖传的剪纸作品视为生命般加以保护。而对于群文工作者,一条无形的传承链也贯穿其中,从1986年至今,群众文化馆工作人员都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地做好这门优秀传统艺术的抢救、传承、保护等接力工作。积极对潮阳剪纸进行挖掘、搜集和整理,从它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研讨、总结,并认真编印剪纸集、举办剪纸展和撰写论文来扩大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申报剪纸之乡到潮阳剪纸成为全国非遗保护,他们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汗水。同时,他们不忘培养传承接班人,从九十年代对潮阳伊梨园幼师们剪技的培养,到现在的以文化馆为重点基地的对一批剪纸新秀的栽培推介等,都形成了群体性的传承,为潮阳剪纸成为民间艺术珍品打下坚实基础。 频频获奖 成为家居装饰新宠 小剪纸有了大用途,我们发现,剪纸古老而时新的艺术意蕴,吻合了现代家居追求独特的装饰诉求,对传统艺术情有独钟的人们,开始用剪纸点缀环境,营造美的氛围。经过一番精心装裱的剪纸作品,被装进檀木镜框,悬挂在居民客厅的显眼处,成为整个家居装饰画龙点睛之作。在市区农家宴或者追求古典格调的中餐厅,我们不时能够看到剪纸的身影。 新作者、新题材、新内涵,创新赋予了剪纸新的生命力,从自娱自乐到走出潮汕,在国内各大展览中频频获奖,剪纸登上了大雅之堂。如刘文玲的《福聚汶川》,一个个如意结串成一个个圆圆的心愿,一双内装福字汇成心形的巨手托起一座山川。运用的是古老的剪纸语言和符号,表现的却是万众一心情系灾区的动人画面。洪璇如的《满园春色》剪的是富贵的牡丹、飞舞的蝶儿、高挂的灯笼等传统花样,反映的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两个作品都在第四届国际剪纸大赛中获优秀奖。2008年,陈绵娜更是一举夺得一金、二银三个大奖,《爱心传递》获第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金奖,《为国争光》获“南风韵”全国剪纸大赛银奖,《奥运之光》获迎奥运剪纸展银奖。 在这里必须提另一点的是装裱技术令作品增色不少。潮阳剪纸向来以空灵剔透、精致小巧著称,但在全国各地的大展中,若把巴掌大的块儿跟那些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放在一起,就会吃“不太起眼”之亏。但有了剪纸装裱技术的创新运用,一幅幅小精品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大精品了。创新是传承的意义所在,如今,剪纸新秀的创作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每次大展大赛中潮阳剪纸从没空手而归。获奖的作品潜在的经济价值不可小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剪纸会成为有眼光的藏家关注的对象。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