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手工织麻布,许多上了年纪的读者肯定不会陌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织麻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在揭西县塔头镇的乡村,这一工艺不仅没有消亡,还成了许多村民的副业。
老工艺的守护人 在塔头岐山坪村,记者见到了正在织麻的吴大姐。说起织麻布的手艺,今年53岁的吴大姐掩盖不住心中的那份自豪:“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学,已经几十年了。(难学吗?)在这里出身的倒不难。(一天可以织多少?)看疏密了,疏的话有200尺一天,密的话就没有。” 只见吴大姐用一个木柴凿成的梭,放入织麻布机的麻丝里飞来飞去,非常娴熟,她说有人把这个梭叫“飞梭”。吴大姐说,当地历来就盛产黄麻,大家织麻布也就顺理成章。现在她每天在家里织麻布,一般一天可织70米左右,每米可卖1.5元,一天可以得到四五十元的纯收入,一个月可达到一千多元,应付一家人的生活也就绰绰有余。 据了解,在岐山坪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织麻布,都是沿用历史纺织工艺,大家使用的都是木制织麻机,一般都有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历史。 耄耋老人也织麻 而更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里许多近百岁的老人不但耳聪目明,而且至今一有空就在帮助拆麻皮。今年99岁的林阿婆说,她从小就学会(拆麻织麻),到现在有空就做这个,这个地方一直都这样。虽然手艺没变,然而让老人们感到最大的变化是,如今织出来的麻布比以前更有销路。“外边的人经常来买,过去要拿到市场卖,现在不用,他们都上门来买。”林阿婆感慨地说。 据当地村民介绍,目前麻布的需求量很大,只要织有多少都会让人买了,一天村里至少可以织出近万米的麻布,都是供不应求。 麻布销量大 据岐山坪村干部吴葵生介绍,这里出产的麻布主要用于白事,最疏的就用于晒紫菜,包装铁钉也是用这个。现在主要销往我国的汕头澄海、潮州、福建、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经济利益还算不错。目前,岐山坪村是塔头镇织麻布规模最大的村,大家都是村民自产自销,各家各户按自己的能力去经营。 不过,随着观念和社会的变化,现在岐山坪村从事织麻的村民越来越少了。因为一般老一点就会做这个,年轻的有但比较少,因为这个工序复杂,一般老人才能干下去。 其实,从织麻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的进步,而在采访中,我们更感受到这一老工艺带给村民的好处。不过,既然市场需求很好,如果相关部门能从打造产业的角度来开发麻布的话,相信这对于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村民收入都会有现实意义的。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