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通花瓷是潮汕美术瓷的高峰。
    通花瓷是潮州枫溪陶瓷主产区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雕贴、镂空瓷器工艺美术品。其主要特点是在瓷坯体上连续雕通的几何图纹或多种花卉、人物、动物形象图案,经高温烧成后,再由人工彩绘花纹,经烤花窑烧制而成。
    通花工艺瓷在民国时期已经出现。至20世纪80年代达到艺术的最高水平。主要产品有花瓶、屏风、花篮、台灯、挂壁等。
    1978年枫溪生产的大型三层瓷雕“友谊通花瓶”是当代潮汕瓷艺全面提高的里程碑。由枫溪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师叶竹青等一批精英集体设计、制作。这个花瓶高1.3米,连同它的座架总高1.65米。花瓶的瓶肚分内中外三层,外层是浮雕木棉花和通雕的玉兰花图案的镂空体,对称并开两个花窗,以红梅花装饰;透过花窗望进去是中层,悬吊着一个百花斗艳的花篮;内层是镂通的蝴蝶图案简体,形成了粉蝶恋百花的意境。这多层镂通的通花瓷,除给人以美的感受之外,其工艺之精巧,也令人叹为观止。这个花瓶被誉为“潮汕陶瓷艺术的总汇”,被选为国家礼品,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庆(1978年)时,由当年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亲手赠送给朝鲜人民共和国领袖金日成。有位作家称这个花瓶“集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寄深情于天工,传友谊于万代”。
    继这个大型三层通花瓶成功制作之后,大型三层立体通雕《春色》瓷花篮、大型通雕屏风《双龙戏珠》也相继问世,各具艺术特色,都是艺术佳构。它们的成功,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就,而且也是首创性的烧制技术的成功。这些杰作,在国内同行业中赢得了声誉,在国际艺术交流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潮汕陶瓷业的骄傲。
    2、人物和动物瓷塑是潮汕美术瓷的两个精灵。
    人物和动物瓷塑是当代潮汕美术瓷声誉广播的重要因素。而人物和动物瓷塑的顶尖人物是林鸿禧、陈钟鸣和吴德立等。
    林鸿禧是枫溪人物瓷塑的领头雁,1957年便以其《十五贯》一鸣惊人。其他代表作有《杨子良讨亲》、《普天同庆》、《对弈》和表现贵妃出浴的《回眸一笑》。
    陈钟鸣是继林鸿禧之后的新秀。他的作品多古代仕女,以“清新秀雅”著称,多次在海内外参展并获高奖。其作品有400多件,代表作有《吹箫》、《清泉》、《抒幽情》、《黛玉葬花》,其高峰是《金陵十二钗》。他的指导老师浙江美院教授邓白评论道:“作品神采动人,富于文学气息,活现了十二钗的形象风采,达到意足神全、参灵酌妙的境界。”该作品1985年在全国陶瓷新产品创作设计评比会上荣获唯一的一等奖。
    枫溪动物瓷塑生动活泼,特别是变形瓷塑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概括力,深受群众的喜爱,动物瓷塑的当代领头雁仍然是林鸿禧,变形动物瓷塑的代表人物是吴德立。吴德立通过夸张变形手法,表现动物的本质特征——老虎饿成长长的一条,有力的尾巴卷动着,不失王者之威;长颈鹿的身变短,颈拉得更长,更显其颈之劲;猫是四方形的,更显情趣……
  3,潮汕彩瓷是个万花园
  在陶瓷器上彩绘山水、人物、花卉、图案,就叫“彩”。在陶器上彩绘叫彩陶,在瓷器上彩绘叫彩瓷。潮汕地区的彩瓷风格,鲜丽耀眼,似“广彩”(广州彩瓷)又别于“广彩”,被称为“潮彩”。
  “潮彩”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已有简单褐彩。一直至清代,所用颜料都是国产,故称“本彩”。清末,有大量进口颜料彩绘,称为“洋彩”。清末,潮州市区有彩馆20多家,从事彩瓷。民国时期,枫溪有彩馆10余家。饶平九村、大埔高陂等处均有彩瓷。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海内外对彩瓷的需求,潮汕彩瓷业蓬勃发展,潮州、汕头、饶平均有多家彩瓷企业厂家生产。80年代末,汕头成为国内出口瓷重点口岸,占全国出口总额10%,占全省50%,其中彩瓷所占比重最多。彩瓷艺术水平也是在改革开放后这段时间“百花齐放”,各擅其长,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彩瓷依其用途分陈设瓷、日用瓷两类。
    陈设瓷有各式花瓶、各式挂盘和瓷板,造型和规格繁多。瓷面彩绘大体分为诗画式、开光式、满彩式、金地万花式、图案花边式等5种。
    日用工艺瓷的彩绘,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釉上彩是在烧成的白瓷器表面上彩绘,然后放入烤花窑中烤烧,使花纹图样牢固地贴附在瓷件釉上;釉下彩是在未上釉未烧成的白坯体上彩绘,然后施釉,把彩绘画面与坯釉同坯体在窑中高温一次烧成。
    潮彩艺人众多,各彩瓷厂均有其“神笔”。潮州彩瓷总厂的省级美术工艺家王儒生和谢金英,是“神笔”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屡获高奖。王儒生的代表作品有30寸鱼尾形花瓶彩绘《红楼梦·大观园》,有《九彩花鸟鸡心瓶》、《堆金墨地牡丹柳叶瓶》、《堆金飞凤花卉图案双耳瓶》等。谢金英的代表作品有彩绘挂盘《潮州古城图》等。枫溪“南国瓷乡”陈列馆原馆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为明是位多面手,塑、彩、绘俱长,成套餐具饮具的设计制作,揉合中西风格于一炉,器型优美、色彩素静,备受顾客喜爱。

你是本文的第183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文化大观》
作 者: 吴勤生、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