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潮州朱泥壶(俗称“红罐”,港、台等地称“汕头壶”),其发祥地是潮州枫溪。

    朱泥壶,顾名思义是用朱泥制成之茶壶。朱泥俗称“红泥”,是紫砂泥料之一种。属天然矿料、绿色材质。原土的最大特点是含氧化铁量极高,成土黄色,烧制后转红色。质地细腻柔韧而不含砂,可塑性远胜于紫砂泥。用于制造茗壶,其成品便可形成独特优点:质地坚实而颗粒结构较瓷器疏朗,表面平滑却能保持低微的吸水性和透水性;保温性好,但泡茶不失原味,且越宿不馊;更具有耐受骤然冷热的性能,在20℃~150℃之间连续出现偏差也不开裂;不含有毒物质及放射性元素;此外,尚能用于制造精美的浮雕茶壶。

    用朱泥制壶,大致有两种方法:

    较广泛使用的是模具注浆法。其生产流程是先按产品设计进行雕塑造型,用石膏制模具,然后将朱泥浆注入模中;晾干后脱模,接着是对坯体进行整修,最后经烧烤而成产品。

    另一种生产方法是手拉坯成形法。潮州朱泥壶之最精美者,都是用手来坯成形法制造出来的。鉴于本地红泥的特性,经选料调配,加上淘洗、陈放、练泥等细致而又严格的制泥程序,因而具备了可塑性能好,光滑度高、生坯柔韧、干燥收缩性小等工艺性能。既为千姿百态的造型提供良好的工艺条件,更赋予朱泥壶优异的实用功能。

    潮州朱泥壶依靠辘轳旋转成形,所以均属几何形类传统圆器款式。千万别误会,尽管都为圆器,绝非意味着单调。相反,潮州壶艺师们却凭这特殊“基因”,开创出了“圆非一相”之壶艺新天地,并从中透视出潮州朱泥壶的鲜明个性:壶身小,壶体薄,蓄热时间较长(对比盖瓯而言),与外界的热交流快,善发茶香,美感效应明显;把手便于拿捏斟注;壶嘴直而出水通畅。盖子和壶口接合的形式多为压盖式。壶盖沿与壶口沿都较狭,壶薄故也。盖内墙与盖顶乃由同一团泥按压而成,无需要接合工序,交界处不成拱形,盖墙较高,壶内壁有明显手拉痕,壶底多为“一捺式”(发展至现代才出现“钉足”)。上乘朱泥壶多不彩绘,仅凭自身天然底色产生肌理效应,为起源就具备的质朴典雅更增几分魅力。壶用愈久,摸、拭日加,手泽感应,器愈生辉:此即所谓的“养壶”后效。茶渣的沉积,按比例起香,颇受青睐。

                                   二

    枫溪的潮州手拉朱泥壶生产历史较长,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传承至今,现代的手拉坯壶制作,名家辈出。主要世系有——

1、章氏“安顺”世系

    “安顺”号为章大得创立于清代,作坊设枫溪西塘。“安顺”茶壶,素负盛誉,在港、台及东南亚地区颇有影响。

    章大得传子章贞坤、章贞平(第二代)。章贞坤传子章永添、章永杰(第三代);章贞平传子章永江(第三代)。章永添传子章燕明、章燕城、章燕标(第四代);章永杰传子章赞文、章壮雄(第四代);章永江传子章金财(第四代)。章燕明传子章海元(第五代);章燕城传子章广鑫(第五代)。

    章氏“安顺”世系,迄今已传五代。兹列简表(仅列专门从事手拉壶制作者)如下:

章燕明——章海元
章永添 章燕城——章广鑫
章贞坤 章永杰章燕标
章赞文章赞雄
章大得
章贞平——章永江——章金财

2、吴氏“源兴”世系

    “源兴”号为吴英武创立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作坊设枫溪大路顶红罐铺内。吴英武善制朱泥壶,远近闻名,人称“吴孟臣”。红罐铺是他研制朱泥壶的工场,因名声显赫,其后红罐铺所在地遂命名为“红罐铺内”。
吴英武传子吴炳城、吴炳炎(第二代)。吴炳城传子吴锦永(第三代);吴炳炎传子吴锦河(第三代)。吴锦永传子吴瑞深(第四代);吴锦河传子吴瑞全(第四代)。吴瑞深传子吴培镇、吴培鑫、吴培辉(第五代)。

    吴氏“源兴”世系,迄今已传五代。兹列简表(仅列专门从事手拉壶制作者)如下:

吴培镇
吴炳城——吴锦永——吴瑞深 吴培鑫
吴英武 吴培辉
吴炳炎——吴锦河——吴瑞全

                                   三

    观章氏“安顺”世系与吴氏“源兴”世系诸家茶壶作品,线条明快简练,配合密契;附件(嘴、把、盖等)之间以及附件与身筒和谐统一,而在统一中又显出无穷变化。这就产生了单纯而不单调、典雅而不呆滞、灵便而不轻佻的美感效应。他们的作品除了保存着传统壶艺中的圆稳匀正等特色外,还体现出返朴归真的大度气质。无论在款式、形制、格调诸方面,均有所创新和发展。符合中国茶道“贵和”精神的要求,尽展朱泥壶的蓬勃生机。不但具备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更有服务生活的实用功能。
潮州朱泥壶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朱泥文化的传薪过程。朱泥壶艺之所以魅力四射,主要在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潮州传统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兼之朱泥壶名家新生代不断涌现,有如耀眼的星辰,缵茶圣之绪,殊令世人瞩目。这是朱泥壶艺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博览新生一代壶艺,诚也优势各具:海元心灵手巧,广鑫踵事增华,赞文敬业继轨,赞雄博采众长,金财创新后劲……正是这批壶坛新秀,以其高水平的创作成果,体现潮州朱泥壶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实潮州朱泥壶的审美理论,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朱泥壶市场的繁荣。随着中国茶艺事业的发展,制茶与品茶方法的进步,必然会对潮州朱泥壶之需求增添新的兴奋剂。我们要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就要充分重视潮州壶坛新生代的强劲势头。切切记好:他们是未来的潮州朱泥壶艺主力军。

    附记:若想进一步了解潮州朱泥壶的详细情况,可参阅陈香白、陈再粦《功夫茶与潮州朱泥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壶艺家章燕明及其作品

    壶艺家章燕明,生于1950年11月。14岁时,从其父章永添先生学习制壶技艺,深得其父真传。1987年开始独立生产手拉坯壶。作品精巧细薄,壶身色泽生光;造型灵活多变,并突破了实用的极限,给人以匀净轻快的美感享受。作品远销东南亚及台湾、香港等地。

壶艺家章燕城及其作品

    壶艺家章燕城,“老安顺”第四代传人。生于1953年7月。6岁便师从父亲章永添学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专事手拉坯朱泥壶之设计与制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思路,作品有颇高的艺术和实用价值,深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

壶艺家吴瑞全及其作品

    壶艺家吴瑞全,生于1954年11月。1982年从其父吴锦河先生学习手拉坯制作技艺。由于沉静专精,悟性极高,作品造诣不凡,单纯而不单调,典雅而不呆滞,灵活而不轻佻;除保存了传统壶艺中的圆稳匀正的特点外,还体现返朴归真的大度气质,显示出朱泥壶的非凡活力。作品远销东南亚及台湾、香港一带。

壶艺师章金财及其作品

    壶艺师章金财,生于1972年10月,是老安顺“得记”第四代传人。9岁起便师从其父章永江先生学习手拉坯朱泥壶制作技艺,迄今已达20余载。张金财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创新能力。作品比例恰当,转折圆润,充分展示出朱泥壶活泼柔顺的美感。深得港、台、日、韩及东南亚各地人士的青睐。

壶艺师章海元及其作品

    壶艺师章海元,又名广海,生于1975年9月,是燕明长子。12岁从艺,今已手法娴熟,心灵手巧,作品有颇高的实用和鉴赏价值,深受东南亚及台、港等地收藏家宝爱。

壶艺师章广鑫及其作品

    壶艺师章广鑫,“老安顺”第五代传人。生于1981年9月,是章燕城之子。广鑫9岁便师从其祖父和父亲学艺,15岁即能独立制作手拉坯朱泥壶。1998年就读于广东省陶瓷学校雕塑专业,2003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学习。由于得到名师和教授指导,作品之艺术和实用价值不断提高。

你是本文的第7314位读者
来 源: 《世界潮商》第13期
作 者: 陈香白、陈再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