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嵌瓷工艺历史悠久,是我国艺苑中稀有的特种传统工艺。据载,它创始于明朝,盛行于清代,最初的嵌瓷只是利用碎陶片在屋脊上或屋檐边嵌贴上简单的花草等图案。到了清末,随着瓷器生产技术的进步,瓷器作坊与嵌瓷艺人相结合,专门烧制低温瓷碗,彩上各种颜色,再经剪取,镶嵌成平贴、浮雕或立体的人物、花鸟、虫鱼等,装饰于庙宇、祠堂、民宅的屋脊、屋角、屋檐或照壁上。
     潮汕嵌瓷在装饰形式上通常按一定的格式来区分:屋脊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雕饰为题材;屋角嵌瓷多以反映古代文武立体人物为题材。如汕头市区老妈宫(即天后宫)嵌瓷装饰有《盗仙草》、《宝莲灯》、《郭子仪拜月》等;毗邻天后宫的关帝庙有《三英战吕布》、《龙虎会》等。至于照壁上的嵌瓷多以飞禽走兽等图案为题材,如麒麟、狮象、龙虎等大型动物。
    潮汕嵌瓷建筑结构不仅富有潮汕地方风格,体现潮汕独特的工艺特色,而且对研究潮汕文化及开埠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百年风雨,加上人为破坏,使潮汕嵌瓷曾经毁于一旦。改革开放以来,嵌瓷艺术重见天日,嵌瓷死而复生,不仅绝大多数潮汕史迹得以修复,就连乡村民宅也多以嵌瓷工艺加以装饰,实为潮汕地区增添了旅游观光的民族文化景色。

你是本文的第1349位读者
来 源: 《逢看湖山便忆家》
作 者: 黄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