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海明清各乡村各姓建祠堂甚多,旧莲阳地域就184座,仅槐泽乡就50座,涂城乡32座,建阳乡22座,有“莲阳祠堂外砂宫”的俗语。澄海城区有72座,只不过创祖500多年的上升斗门陈氏家族1500人口,就建起各式宗祠房祠11座。 澄海昔年祠堂以古朴浑厚的建筑艺术造型,巧思多变的设计手法,充分显示潮汕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这些巧夺天工的古建筑艺术堂座,除局部艺术因人为或自然灾害而受损外,大部分还保存原建筑格局的风格。 祠堂是各族祭祀、聚集的公众场所。其建筑形制与布局,穷村的祠堂和贵族官宦的祠堂相差很大,最小的祠堂是单进结构,即进入祠堂,便是天井,天井四周回廊通道,上面一个阔嘴厅,正厅后壁处置神主龛;双进结构的祠堂,有门楼厅,两侧有门楼房,中间是天井,四周加廊通道,进去为大厅,大厅两旁为厢厅,正厅眉梁上端挂匾额,厅后壁正中置神主龛,龛位一般垫高三十厘米左右为基座;三进结构的祠堂,竖有三山门(有一定官阶的人,祠堂才能竖三山门———编者注),两旁配上二,大门凹入,两边按等数放置石鼓、石狮,如澄城后巷池广信知府陈时谦家庙,因其祠门口有石狮子一对而闻名。 澄海各地祠堂精湛的装饰工艺,在各类建筑中著称于世,它广泛采用木雕、石雕、陶灰塑壁画,技法既有简练精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祠堂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如木雕方面,祠堂的檐梁、斗拱、神主龛、屏风等,都反映潮州木雕的浓厚地方色彩。大屏风构思巧妙,每屏各有画面,连起来又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构图,它以12个不同时令季节的各种花鸟虫鱼走兽及古代潮州戏出,吉祥画纹及喜庆联对,特别是屏中老鼠拖葡萄环绕屏肚四周,葡萄叶的薄度,有些用口吹时还能摆动,在制作艺术形式上有半雕、浮雕、通花雕,串在12连屏中组成体现出来。这件木雕屏风艺术作品,没有上釉,也没有施以金箔,只是保留原来的天然素色木质木纹,称为素雕。其人物走兽形象生动,维妙维肖。其雕刻技巧高超,刀法工整,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该屏风被澄海县文化部门现珍藏于澄海市博物馆,省文物部门鉴定列为省一级藏品。在潮汕嵌瓷方面,祠堂屋脊上塑有各式画屏,用各种色彩瓷碗剪成各式几何形嵌成花草、鸟兽、龙凤、故事人物,如岭亭的龙江境祠、溪南南砂、银砂宗祠嵌上“梁山聚义”、“郭子仪祝寿”、“桃园三结义”等历史故事,艺术造型生动形象传神。澄城的姚氏祖祠,原在东门城边,俗称缶麒麟祠,因其照壁嵌上彩色瓷麒麟。 澄城陈氏家庙思成堂,在城西南隅三脚蟾墩前,祠宇雄伟。当时,每个祠堂的匾额联对,都请当年高手书法家、名人撰联题书,南外天源宋代支系居澄海的南溪村赵氏祠今还保存有“玉牒流芳”门额。今存于冠山仙龙村的“叶氏家庙”四字,系翁万达之五代孙康熙进士翁廷资书题。南砂林氏宗祠及分房祠,今保存在城内尚存齐全的石刻书法,如能拓片可办一个祠堂联对石刻书法艺术馆。如进士曾习经书题的爱庭祖房“择地南砂来莆岭,树德名堂接永思”。进士林世忠书题的“门挹青山狮作仗,祠襟碧海凤为屏”等。 探究祠堂建筑艺术,反思文化变迁,引发人们对乡土民间文化的思索,进一步抢救珍视民间文化。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