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普宁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普宁英歌源于人民群众劳动之余喜习武,借以消除疲劳、健身壮体,后又在习武的基础上,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了“唱英歌”,后代代相传,发展为南方汉民族优秀民间传统舞蹈。
    普宁英歌锣鼓节奏既简单又热烈,锣鼓点是二板快,全班分为前部分、中间部分、后部分(俗称前棚、中棚、后棚)。前棚是唱英雄,表演人数大体为16—24人,也有增至32或36人,最多可达108人。表演者绝对应是偶数,执棒及持小鼓者各占一半,现在也有全部使用短棒的。中间部分是化装拉弦唱戏。后部分为“打布马”。英歌在普宁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普宁市也因此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你是本文的第1131位读者
来 源: 粤东新闻网
作 者: 谢琼霞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