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文化”,有其特有的时效性,过期会自然作废。可是有人对此不理解,总是有着莫名的失落之感,于是时不时就会掀起一股怀旧的思潮,让人以为真的是谁浪费了文化的资源,而事实上,这样的反复反而拖了时代发展的后腿,并无积极意义。 仅以“潮语僻字”为例,我们来看这一文化现象。潮语僻字指的是潮人在口头上经常使用而书写上很少触及的那些汉字。若干年前曾经有人编了一本这样的专著,收录的僻字达几百个,虽然和实际使用情况比,这几百个“僻字”也只不过“潮语僻字”的一小部分而已。而让人关注的却是:收集展示这些僻字有着什么用途?在我看来,也许只是反映了作者的博识以及对于地方文化的热爱而已。 不止是潮汕方言,几乎全部的汉语方言,都具“是古不是土”的特色。而在过去,大多方言的发音,都有对应的文字,只是这些文字在一般纸质文本上很少出现,而成“僻”字罢了。民国以来推广国语,推广普通话,历史上的“僻字”使用频率愈来愈低,以至现今各个版本计算机字库少有储存,于是古文献中的这些僻字就这样逐渐被人遗忘,这是正常的现象。历史上这样不断消亡的文化现象太多太多,那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也。这样的“古”,不复也于生人无大碍。 不能否认,哪些“渐行渐远”的潮音僻字,古籍中每每可见踪影,今人而能够发现它们确是一种“博识”的体现。在今天,如果不因电脑字库储存的限制,而能适当发掘那些僻字,发挥它们独有的功能,确实有益潮人文章“意象”的丰富、文化“韵味”的醇厚。可是反过来看,用了那些充满僻字的文章,去跟普通话(现代汉语)使用人群交流,除了被讥“掉书袋”的庸俗之外,就是人为制造了交流的障碍,削弱了自家文章的影响力而已。记得改革开放最初几年,有人把岭南作品难以北上归结于方言的自缚,这里就关涉到“僻字”在内方言滥用的问题。因此之故,方言僻字虽然“是古不是土”,但是这“古”已经没有多少文化的意义,也就可以“割爱”而不必眷恋。毕竟我们生存在一个必须从观念到言行都与时俱进的社会,如果不去顺应这种变化,死抱“僵尸”,就只能被时代抛弃。传统文化,只有优秀的才必须发扬,而非全部。什么是优秀的呢?窃以为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有益社会进步的那些,有人把这概括为具有“先进性”,是有道理的。 这都是已经古老而又十分普通的道理。但是,观念的改变往往不是轻而易举,于是某些过时的落后的文化,它的被舍弃、被遗忘,也就要表现出缠绵与反复。在这一点上,如果多一点“大局观念”,而少些个人的“意气用事”,也是时代精神之所需。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两字。 是的,只有“创新”,才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