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布马舞源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7百多年历史,布马舞最先流行于饶平新丰九村一带,建国后流传至黄冈西门等地。布马舞其表现形式接近于北方的“旱船”“跑驴”“莲花舞”等舞蹈。布马舞艺术把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三者融合于一体,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新风采,被誉为粤东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山花。
  
   布马舞表演活动在饶平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每逢新春佳节及喜庆日子,人们喜欢演出布马舞展示吉祥喜庆,增添节日氛围。布马舞在各地演出亮相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享有崇高的声誉。饶平布马舞尤以黄冈镇霞西村表演最为精彩,魅力独特,在国内各地表演时屡获殊荣;曾两度应邀赴香港参加文艺游行,应邀参加澳门庆回归庆典活动,备受国内外各方的高度关注,赞誉广泛,好评如潮,名扬四方。饶平布马舞是潮州文化宝库中的绚丽奇葩和文化瑰宝。近日,饶平县黄冈镇被省命名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瑰宝
  宋末元初的潮州,饶平九村瓷窑密集,瓷业鼎盛,陶瓷文化伴随着布马舞文化来到了饶瓷发祥地九村,饶平布马舞最初是由江西来饶的瓷工艺人传入,在九村落地生根后,传遍饶北山区,群众喜见乐闻,历代盛演不衰。
  饶平布马舞,古时的布马制作相当简单,只用竹篾扎成马身,裹上白布彩绘而成。舞者将布马背围在腰间、似神勇的骑士骑驭着矫健的骏马,采用汉乐大八音锣鼓,以大唢呐领奏曲牌《过五关》、《将军令》等,伴随舞蹈动作,队形多变。
  其舞蹈形式最初表演人数只有五、七人,主要表现南宋康王《泥马渡江》的传说,以后又吸收戏曲的表演和音乐赋予《状元游街》的内容,以图吉祥之兆。相传宋代江西人文天祥高中状元,并因抗击金兵有功,皇帝为了表彰其功绩,赐其会同进士、榜眼、探花偕同各自的夫人及一名童子策马游街庆贺,故名为《状元游街》,共有布马九骑,并有锣鼓伴奏。后来,饶平上饶堡石井乡刘大力得中武进士,九村人因其是邻乡同姓,引以为荣,遂将原来布马九骑增进武进士及夫人共十一骑,表演时,更加显示场面壮观,气派豪迈,表现了饶平人民骁勇敢闯、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每逢节日,饶平北部山区仍盛行排演“布马游村”活动。
  建国后,布马舞流传至黄冈一带,并经艺术工作者整理,又赋予新的内涵,以表现古代的女英雄(如陈壁娘、穆桂英、花木兰等)事迹为主要内容,人数扩大至几十人,坐骑列阵齐舞,布马以假乱真,角色以貌悦目,队伍齐整多变,并以潮州大锣鼓和唢呐伴奏,在潮州音乐和锣鼓的伴奏声中变换各种队形,或轻骑漫步,或冲锋陷阵,如疾蹄驰骋,战马奔腾。表现了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柔中带刚;服装和布马的色彩与制作也比过去有很大提高,因而成为一种在海内外享有声誉的民间舞蹈。
  随着时代的步伐,舞蹈的表现内容有多次的变换充实,多姿多彩。如《八仙八骑》、《六国封相》、《草原民兵》、《昭君出塞》、《辞郎吟》、《穆桂英挂帅》等。布马少则9骑,多则20余骑。后来几经发展,逐渐形成为舞蹈形式,其队形变化有“长蛇开阵”“双龙摆尾”“闯跳四门”“传花编索”“蝴蝶采花”等。
  当演出开始时,一阵模拟马嘶的笛音过后,在雄浑的鼓乐声中众“骏马”奔腾而上,它时而汹涌澎湃、雄壮奔放,矫健活跃;时而徐徐而行,像漫步村陌,变幻出多少粗犷与优美,激烈与柔情并存的舞姿。无论奔腾跳跃或徐步缓行,均要着重刻划表现出骏马形象,使其活灵活现,引人入胜,眼花缭乱,令人神往。其伴奏潮州音乐,融合着潮州大锣鼓,舞蹈与音乐浑然一体,使这一盛行于山区的民间舞蹈焕发异彩。
  推陈出新的独特民族文化
  带着泥土芬芳和山花韵味的饶平布马舞,在饶平各级党政大力扶持和鼓励下,布马舞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推广普及。近年来,饶平布马舞经常应邀外出表演,不仅驰骋于粤东大地,还奔腾于羊城都市;两度马跃香江参加香港文艺游行、还跃马濠江参加澳门回归大巡游,均受到热烈欢迎,高度赞誉。通过艺术家们的精心设计制作,推陈出新,布马舞的生动传神、色彩丰富的艺术特色更加突现,使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画卷。
  黄冈布马舞早在1956年2月就参加粤东区业余艺术会演获二等奖;1979年春节,新编的《草原民兵》,连续几年在农村演出受到群众欢迎。1988年元宵,以陈壁娘诗词《辞郎吟》鼓励丈夫抗元为主题重新编舞,并精心制作布马20骑,参加了汕头市第二届迎春联欢节《同是龙的故乡人》大型文艺晚会;1989年县组织布马舞参加广东省欢乐节表演,被列为重点节目;1990年7月,出席广东省第八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表演;1993年4月应邀赴香港参加元朗区文艺游行;1995年11月饶平县黄冈镇霞西布马舞队以历史最大规模的二十四骑,扮演《花木兰》,参加潮州市招商联谊文艺游行和文艺晚会演出;1997年参加国家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8年再度应邀参加香港贺年文艺游行;1999年,布马舞应邀赴澳门参加庆回归庆典活动。饶平布马舞在各地的精彩表演时,成千上万的观众的阵阵喝彩,给当地人民留下了赞叹和好评。
   现代布马舞表演形式有分有合,起伏飞奔,错落有致,互相呼应,提高了表演难度,增强技艺性和观赏性;将生动活泼、粗犷威武的性格神态逼真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演员、布马、鼓点、乐器、阵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各自得到充分发挥,使表演艺术达到新的境界。在音乐伴奏方面,增强了阵容和乐器配置,在乐曲旋律与鼓点风格方面,加入了脍炙人口的潮州大锣鼓与潮州音乐伴奏,既保留传统技艺又有现代气息,使音调清新明快、节奏跳跃有力,风格雄壮有气魄,音色独特美妙,充满了热烈的喜庆气氛和浓厚的地方韵味。
   饶平布马舞作为一种民族民间的地方文化,深受群众的喜爱,扎根于群众之中,对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有着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展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山花烂漫,布马多姿。布马舞较好地展演了民族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和迷人风采,展示了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团结奋斗、文明健康、不断进步的生活追求。因此,研究和弘扬潮州地方文化,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而且在振奋民心,热爱家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潮州市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把霞西布马舞定为重点节目,引起了霞西村“两委”的高度重视。以最高质量和最佳表演形式,为潮州市首届文化旅游节争光,成为了干部和群众共同的心愿。记者在该村看到,一个八千多人的村庄,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为了在潮州市首届文化旅游节表演好布马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村干部专管,拨出资金十多万元作为演出经费,把布马舞24骑的服装及道具全部更新,还请来了艺术资深的县文化馆馆长作艺术指导,村“两委”经常检查督促,解决日常存在问题。霞西布马舞队伍是一支业余队伍,为了确保演出质量和艺术水平,他们精心挑选人才,从身高、体质、相貌、文化、艺术等方面条件都严格把关。一些人员在工厂打工,村干部亲自到工厂找厂长请假,虽然员工请了假就没有了工厂的全勤奖,但许多员工都乐于做出奉献,这种朴实的精神实在太可贵了。
   黄冈镇人大副主任、霞西村党总支书记张添水认为,民族民间文化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霞西村1994年成为粤东第一个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工业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一齐上,才能满足农村发展和群众的需求。霞西布马舞是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而活跃起来的,对于抓好地方文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意义。
   黄冈镇委书记黄扬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镇要以被省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为动力,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今后,各级组织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要努力把旅游资源和历史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在谈到布马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黄扬名说,镇委镇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民间传统艺术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力量挖掘整理历史题材,在传统布马舞的基础上,大胆改造创新,使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丰富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要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的进步,提升文化底蕴、文化品位和文化知名度。
   霞西布马舞是一个文化精品纷呈、文化氛围浓烈的文化高地,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为社会提供一个展示优势文化资源的窗口,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进一步推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因此,要不断创作创新剧目,提高演出水平,培养布马舞文化人才,延续和增进群众对布马文化的感情,让布马舞这艺术之花在饶平的沃土上绽开出更绚丽多姿的花朵。
  
  

你是本文的第1872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4-09-12
作 者: 陈映怀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