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的英歌舞、台湾的宋江阵和南澳的车鼓舞,都是闻名退还的民间舞蹈形式,这三种舞蹈的形式迥异,而内容却有同工之处。
英歌舞的表演可以穿街过巷,也可以在广场或者空阔地,道具为圆形短槌和手鼓,表演者一半舞槌,一半击鼓,表演人数没有固定,除队头玩蛇者外,舞槌、舞小鼓的一般为16人、24人至72人,可多可少,灵活机动。表演动作有“洗街”、“拜年”、“布田”、“背槌”、“勾脚”、“过跨”、“坐莲”、“麦穗花”、“8字形”、“接龙骨”、“杀四门”、“双龙出海”等,气势磅礴,有时稳如松,有时动如风。维妙维肖地表现了英雄好汉团结一致的气概。英歌舞表演时的中棚和后棚,实际上是由小演唱、杂耍和武术队组成,节目一般有八个,如《摇四板入《双摇橹》、《牵猪仙》、《三错》、《盲公卖卜》、《卖豆腐》、《洗佛》、《钓鱼》等。演员一、二人,至多三、四人,伴奏一人,后来加上了富有情趣的《桃花过渡》等节目。后棚的压轴戏是“拍布马”。 台湾的“宋江阵”几乎和“英歌舞”一致,这“宋江阵”本来应该由108人组成,但是台湾人认为:108人组成的阵是不祥的阵,一般只摆72人阵、42人阵,最流行的是36人阵。宋江阵不像英歌舞之处就是表演者所持都是兵器,包括头旗、双斧、棍、月牙铲、鞭、盾牌和马、铁棍。头旗又称烈火旗,是全队总指挥,进攻或后退都由它下令,训练时分为单打、双打、三人一伍及梅花阵。阵形方面,各地都不同,有行阵绕圈的大花阵、呈S型前进的马阵、二人连环阵、交王花阵、四梅花阵、百足娱蚣阵、黄蜂出巢阵、八卦阵等,气势非凡。 南澳车鼓舞,以舞蹈、杂耍、技艺、曲乐和拖车锣鼓的综合表演得名。内容取材于《水浒阵》中梁山泊英雄乔装成卖艺人,进行军事行动的故事。除司鼓的为晁盖外,舞蹈演员9至11人,扮演吴用、李逵、顾大嫂、林冲、武松、时迁、鲁智深、阮小二、阮小七、孙二娘、金小姐,各执兵器道具。还有2至4人女角,车鼓后乐队10人。表演时,随着乐队奏出《戏佳人》、《问卜》、《打街》、《看芙蓉》、《剪靛花》、《五更叹》等曲目,站在车鼓前面两旁的演员们边歌边舞。 这三种舞蹈都是以梁山泊英雄好汉为取材内容。只不过是规模有大有小。根据《中国舞蹈史》载:“清初中国南部,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斗争是非常顽强的,曾给予清朝统治阶级极大打击,当抗清斗争失败,组织练习武术性很强的英歌,即能掩盖官府耳目,又能练兵习武。”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