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车鼓舞“花”开溢奇香 文化习俗 图1张

    南澳车鼓舞,是潮汕民间舞蹈艺术的一朵奇葩。近日,这朵“花”满溢新香。在南澳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汕头市艺术研究室的创作人员对南澳车鼓舞进行了一番“改造”,在保留“车鼓”这个主要“基因”的基础上,对音乐、舞蹈等其他“基因”进行了大胆的“变异”,通过“开渔节”这个全新题材,让传统车鼓舞“旧貌换新颜”。这个尝试得到了专家、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由南澳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和市艺术研究室联合创作编导、南澳县车鼓舞表演队表演的车鼓舞表演唱《开渔欢歌》,在前不久举行的2008年汕头市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上获得金奖。
     缘起:创新思维为车鼓舞注入新生命
    “姐妹们,来去参加开渔节啊!”“来啦!”随着欢快的乐曲声,车鼓推手和几位女演员载歌载舞,以唱起用车鼓舞歌曲改编的南澳渔歌《十二月歌》:“正月带鱼提灯来过年;二月春止盘上珍,三月黄脊遍身肉,四月巴浪无衣裳……”明明是车鼓舞的形式,却不再讲《水浒传》的故事,而表现全新的“开渔节”题材。车鼓舞表演唱《开渔欢歌》,从一开始就让观众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据介绍,车鼓舞是南澳一道原生态人文风景。传统车鼓舞讲述的是梁山好汉乔装为卖艺人,闯入义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演唱旋律多以潮剧音乐为主,队形变化有“八卦阵”、“双出水”,夹杂着杂耍、翻滚等动作。去年,南澳县委宣传部通过寻访传承人,整理资料,复原表演,并将车鼓舞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然而,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复原的车鼓舞都显得陈旧。创新,成为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今年5月初,南澳县委宣传部专门指派文化部门与市艺术研究室合作,探索如何对车鼓舞进行继承和发展。
    “车鼓舞只是一个形式,就好像潮剧,可以演《陈三五娘》,也能演《东吴郡主》。旧瓶装新酒,加入不同的内容,车鼓舞就能焕然一新。”《开渔欢歌》的策划之一、市艺术研究室主任郑暹发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绝不只是保留其“原汁原味”或者作为活化石来看待。如果固守原来的表演程式,车鼓舞或许很快就会失去其生命力。
    郑暹发说,时代在变迁,南澳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仓惭的车鼓舞需要表现的是当代环境下的新上,对其他”基因”进行变。
    创新:“车鼓+渔歌”突出海岛特色
    在《开渔欢歌》这个节目中,创作者用车鼓舞的形式,表现南澳渔民在休渔期结束出海捕鱼的欢乐情景,其中穿插了祭祀妈祖、科技捕鱼等全新题材。在创作这个节目时,他们尤其注重突出“海岛特色”。他表示,“车鼓”是车鼓舞的主要基因,在节目的造型、队形中,置放潮州鼓的手推车一直处于舞台中心位置。原车鼓舞中的《十二月歌》,被创作人员经过一番韵脚和字眼的“改造”,摇身变成了一首渔歌。在歌曲的后半部分,巧妙融入活泼的快板形式,通过节奏的变化来丰富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创编人员还将表演阵式、动作、服装也与之作了相应的配套,甚至连“车”的外形也设计成“船”的样子,与表现海岛渔民生活的内容十分贴切。这些非主导基因的“变异”,将节目中浓郁的“海岛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全新的形象,但仍然是南澳的车鼓舞。”郑暹发如是说。
    改进:加强“车鼓”的舞台调度
   车鼓舞的创造性继承,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在2008年汕头市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上,《开渔欢歌》一举夺得了总分第二名的金奖。尽管如此,全新打造的《开渔欢歌》仍存在着不足。据郑暹发介绍,由于鼓手始终站在车上,车鼓的推动和调度显得过于笨重,对车鼓舞以手推车、以车为中心的基本形式还不能充分发挥其表现力。  
    据悉,《开渔欢歌》已被推荐参加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演出,并正在积极申报列入广东省“非遗”名录,编导演各方正为此积极准备加紧排练。相信经过创作者们的一番改进和再创造,南澳车鼓舞这朵民间舞蹈艺术奇葩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你是本文的第114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8-07-30
作 者: 杨可、李婷、李秀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