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郭丹虹是位知名的潮剧评论家,从2003年出版第一本著作以来,迄今十年时间已先后出版了三本专著,计为《品评潮剧》、《潮剧评概》、《潮艺访谈》,共辑有潮剧评论文章百篇以上。现在,她又推出第四本专著《品评潮剧II》。在潮剧界,像郭丹虹这样勤奋写作潮剧评论、热切呼盼振兴潮剧、花大力气推介潮剧艺术的人,恐怕不多,所以,她的写作态度,首先就值得尊重与称赏。
    在郭丹虹数以百计的潮剧评论中,相当一部分是对潮剧明星表演艺术的发扬文字。在对姚璇秋、陈学希、张怡凰、郑一标、翁銮金、范泽华、刘小丽、王少瑜等潮剧艺术家的评论中,或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常于评赏中现特色,于细微处见精神。举例来说,对姚璇秋这位潮剧艺术的标志性人物,郭丹虹在前面三本评论专著中已写了《姚璇秋潮剧青衣表演艺术的悲剧美》、《姚璇秋唱腔风格赏析》等二十多篇有关姚璇秋的评论文章,而在本书中,她又写了近十篇再次深入探讨姚璇秋表演艺术的评论。的确,对潮剧来说,姚璇秋是剧种的代表人物,一座潮剧艺术的丰碑,当代潮剧史绕不过去的一位影响巨大的表演艺术家,如何把她的精湛表演艺术予以总结整理,如何把她的表演风格探讨归纳,如何把她的敬业精神发扬光大,使之传灯继爌,沾溉后代,这是评论家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本书关于姚璇秋的评论中,郭丹虹从不同的方面与层次挖掘探索姚璇秋表演艺术的深邃与宏富,写她如何手把手传艺给青年演员,写她晚年的艺术追求……本书写到年已古稀的姚璇秋重演陈璧娘的情形,读后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辞郎洲》是姚璇秋的代表作之一,她扮演的陈璧娘形象深入人心。我的老师,著名戏曲学者王季思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观剧后激动不已,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并以“柔情似水,烈骨如霜”八个字概括姚璇秋塑造的陈璧娘艺术形象。现今,七十多岁的姚璇秋重新穿上“陈璧娘”的戏服,手执马鞭款款而行,一句观众耳熟能详的“马蹄儿似未见这般匆忙”响起的时候,原先大家的疑惑全都释然,台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观众感到姚璇秋风采不减当年。通过这些鲜活的演出场面,郭丹虹阐发姚璇秋艺术青春常驻、宝刀未老的深层原因:“我的日程表还挤不下‘休息’二字”,能把潮剧经典传承,就是把老命搭上我也愿意。”原来,姚璇秋视潮剧为生命第一要义,她的精湛艺术首先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陈学希是潮剧第一位获得“梅花奖”的艺术家,是潮剧演员中罕见的既有舞台实践,又有理论学养的表演艺术家,一位正高级的戏剧学教授,至今已推出《体验与体现》等几本学术专著。他有“千面小生”的美誉。本书《我看陈学希演潮剧》一篇,写陈学希扮演各种角色,“从皇帝到乞丐,从懦弱书生到小和尚,从新四军到巡按大人……演绎得淋漓尽致,活龙活现。”陈学希以刚毅倜傥的演出风格,使“女小生”的柔弱表演相形见绌。他主演的《张春郎削发》曾创下连演500场的辉煌记录,赴京华演出时竟出现“满城争说张春郎”的盛况。郭丹虹在文中着重剖析陈学希如何能够创造各种形象迥异,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
 &p;  本书还用较多篇幅评论潮剧第二位获得“梅花奖”的优秀女演员张怡凰的表演艺术,其中对张怡凰的访谈颇引人注目。张怡凰的代表作《东吴郡主》有多个演出版本:参赛版、城市版、下乡版、出国版,在各种不同版本的演绎中,怎样创造出常演常新的孙尚香的艺术形象呢?张怡凰答:“每次演孙尚香,我都经历一次生命体验。每当剧场里响起雷鸣的掌声时,我已融入一种生命状态,为孙尚香的悲而悲,同时也享受着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和精神慰藉。”张怡凰身兼演员、剧团团长、剧院副院长三职,究竟如何协调这三种不同身份?累不累?张怡凰答:“作为演员,要排戏与演出;作为团长,要抓剧目建设和开拓市场;作为副院长,要分管部分事务,协调上下关系,但不觉得累。因为“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演员,演员的价值要通过剧目演出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她全力以赴排新剧目。《东吴郡主》之后,张怡凰又演出了《楚宫风云》、《狸猫换太子》、《玉堂春》、《雅娘》等,一步一个脚印攀登艺术高峰。
    像姚璇秋、陈学希、张怡凰这样的潮剧明星可谓光芒四射,他们的成长离不开自身优越的条件和砥砺磨炼,离不开社会的培育,评论界的推介也功不可没。过去戏剧界曾流传一则笑谈:曹禺曾对曹禺研究专家钱谷融教授说:“你对《雷雨》的理解比我来得深刻。”可见有时评论者也可能超越创造者而走在前面,起到引领的作用。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潮剧艺术的方方面面,如访谈明星,生旦人物,推介剧目,评赏唱腔,扶持新人,还有对票友的痴迷,化妆师的细致,美工师的艰辛,戏迷的疯狂等,都在本书观照的视野之内。
    其次,这些评论、推介潮剧的文章可读性强。郭丹虹非常热爱潮剧,她用评论者的视角、戏迷的眼光,女性化的文笔娓娓道来。身为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老师兼艺术研究室主任的郭丹虹,平时事务繁冗,但竟然挤出不少业余时间写作数量多而质量好的潮剧评论,十分难得。
    潮剧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无非是用高尚的情操与愉悦的手段去软化被物质填塞占据因而硬化了的心灵,艺术的创造如此,有关艺术的评论也应如此。因此,我们敬重潮剧艺术的创造者,也敬重推介潮剧艺术、弘扬潮剧艺术的评论者。(本文有删节)

你是本文的第81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0、5
作 者: 吴国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