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中泰文化的传播使者 文化习俗 图1张

    随着中泰两国建交,1979年10月,应泰中友好协会邀请,广东潮剧院一团65人在李雪光的带领下,赴泰国作访问演出,在泰国国家剧院、法政大学礼堂演出22场,受到皇室和政府领导人的高规格礼遇和接待。作为中泰文化使者,这是潮剧在新中国成立后,首度出访泰国,派出了强大的演出阵容,有姚璇秋、郑健英等著名演员。为确保演出成功,管善裕先生带领舞美设计人员先期到达。
    泰国,是世界潮人的重要侨居国,有成千上万的潮籍人士及后裔。潮人的到来也带来潮剧的繁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国因此享有“海外潮剧中心”之美誉,而泰国竟然也衍生出了“泰语潮剧”来,由此可见一斑。家乡潮剧在中断了三十年后,首次到泰国演出,其万人空巷的轰动,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国家级的出访,首先是代表国家,其次才是乡情的慰籍。
    剧团在泰国期间,剧团住地的酒店、演出剧场、舞台两侧,自始至终悬挂中国和泰国两国国旗;首场演出,国王派枢密院主席讪耶·探玛塞为御代表观看,并赠送花篮,以后各场演出,计有议会议长、副总理兼最高统帅、外交部长、教育部长、政法大学校长等政府要人先后观看并赠送花篮。当任总理江萨,还在官邸接见并宴请全团人员。郑健英回忆说,那些日子,我们感受到泰国人民的热情。每场演出都是警车开道。这些都给她留下十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她说,那是他们首次去泰国演出,中国还未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外事纪律很严,当时,剧团的刻板与泰国举国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当时,泰国的潮籍人士,喜欢一些著名演员,是“追星族”,他们在演出前后,往往偷偷送给演员手表、钢笔、戒指等等,演员们都严格遵守纪律上交。有一回,陈世贤来看望剧团,给每人一百元泰币,也都按要求上交了。
    1981年11月至1982年1月,广东潮剧院一团一行63人应时任总理的炳·廷素拉暖的邀请,二度赴泰国访问演出,是为总理炳的母校玫瑰学校建校200周年作庆祝演出的。剧团在泰国剧院、法政大学礼堂演出了32场,剧目有《春草闯堂》、《赵氏孤儿》、《金花女》、《王熙凤》,以及折子戏《梅亭雪》、《柴房会》、《包公赔情》、《桃花过渡》等,主要演员有姚璇秋、蔡锦坤、李有存、吴丽君、张长城、方展荣、吴玲儿等。
    演出同样受到隆重的礼遇,总理炳·廷素拉暖亲任演出委员会主席,曼谷市长添·莫甲拉暖任执行及联络委员会主席。而诗琳通公主在观看了潮剧之后,于皇宫接见姚璇秋及全体演员。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外交部长西提·沙卫西拉、泰中友协主席察猜等随后也接见潮剧团全体成员。
    炳·廷素拉暖总理是潮人后裔,他多次对管善裕先生和潮剧团演员说,我们是兄弟。中泰人民是兄弟情深,血肉相连。
    而给管善裕、郑健英等人留下美好印象的还有,1986年9月,应泰国退伍军人慈善基金会、陆军妇女协会、泰国工商总会之邀,广东潮剧院二团一行59人、由院长黄顺提带队到泰国进行商业演出。这次演出有别于以前,完全是商业性行为,二团在月宫戏院连演两个月60场,剧目有《血溅南梁宫》、《救风尘》、《柳明月救孤儿》、《玉梅奇冤》等,主要演员有郑健英、陈文炎、陈光耀、王少瑜、钟怡坤、柯立正等。演出受到热烈追捧,特别《血溅南梁宫》更是大受欢迎,剧团因此赢得了“中国广东南梁团”之誉,观众见到演员,都直呼其在剧中扮演的人物。  
    时任总理的察猜,还特地在家设宴招待剧团全体演员。这是一种最高的礼遇。宴罢还有舞会。回忆之时,郑健英还打趣身旁的管善裕说,那时,你很怕跳舞,舞曲一起,就躲进洗手间里去了。于是,大家都笑了。
    管善裕先生说,炳·廷素拉暖和察猜,他们身上都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他很同意炳·廷素拉暖总理所说的,那些十分富于感情的话,把中泰人民看成是兄弟。
    广东潮剧院的每次出访泰国演出,都得到历任驻泰中国使馆人员的支持。大使、参赞都莅临观看演出。尤其令人感动的,还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全程配合演出的进行,及时为剧团解决一些可能碰到的困难。
    每次去泰国,管善裕先生都是打头阵的先锋,或许因此他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他说,在工作中,他与不少泰国人成了朋友。他非常珍惜这份兄弟般的友谊。

你是本文的第67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8、10
作 者: 林伟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