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既是黄五娘的故里,又是潮剧经典曲目《荔镜记》的发祥地,那么在我市有关部门的收藏中,是否保留有明代刊本的《荔镜记》呢?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部分文史专家及相关部门,试图一睹《荔镜记》古戏本的芳容,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专家都异口同声:我市并无《荔镜记》古戏文的收藏。而据有关资料显示,“陈三五娘”的最早戏剧文本——明代刊本《荔镜记》大多流失在海外。
据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俊粦介绍,“陈三五娘”的传说一直流传于潮汕、闽南与东南亚一带,其故事在舞台上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很多版本。目前从事该项研究的专家学者普遍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陈三五娘”的舞台戏大多是后人根据有关文献改编,至于最早的明代戏曲原本在潮州尚未发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个线索:称上世纪70年代,我市在对西溪进行扩挖浚深时,曾经在溪底发现一座明代的古墓,文史人员对该墓进行发掘后,起出了一副完整的棺木,在墓主的枕头下发现一本明代版本的《荔镜记》,而后该书一直收藏于市博物馆。这个线索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近日,记者来到市博物馆采访,馆长助理黄舒泓告诉记者,市博物馆现藏文物中并没有明代刊本《荔镜记》,当时在西溪古墓中出土的是另一本明朝的戏曲写本——《刘希必金钗记》。 记者从市博物馆提供的一份文史资料了解到,早在1956年,梅兰芳先生和欧阳予倩先生从日本带回往昔已流出国外且在国内未见著录的两种潮州戏文摄影本,其中就有一本是嘉靖刻本《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明代刊本《荔镜记》已流出海外。该资料同时显示,同一刊本的又一印本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而奥地利维也纳的国家图书馆中也藏有明万历刻本《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戏文。可见,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视若珍宝,而作为“陈三五娘”传说的发源地之一却找不到一本古老的原本戏曲书籍,这种文化流失的现象令不少文史专家扼腕叹息。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