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狸猫换太子》导演断想 文化习俗 图1张

    同一种材料,经过不同厨师的烹调,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和口味。同样,同一个剧本,经过不同的导演创作,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狸猫换太子》(以下简称《狸》剧)在京剧、粤剧、潮剧等剧种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更是一出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戏。2008年广东潮剧院一团新投排,广获城乡观众的喜爱,演出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人担任该剧导演,创作思路落在“继承”与“发展”这个焦点上,同时充分发挥二度创作的作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新意、出效果。并要求整个创作集体共同朝着总的创作理念“旧瓶装新酒,滋味更醇香,老戏新排不落俗,今朝一见叹为晚”而努力,使古老的剧目及传统的舞台形象具有更加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一、理顺情节结构 突出人物性格

    根据剧情和刻画人物的需要,理顺情节结构,突出人物性格。首先对剧情进行一些必要调整、增删,有戏处不惜泼墨堆金,浓笔重彩;无戏处则简单交代,一笔带过。这样,整个戏的节奏更为明快,也更符合当今观众的欣赏需求与审美情趣。

    上集第一场“皇帝出征”中,我删掉了“太尉”这个人物。因为他只露一面便再也没有出现了,对剧情的发展没有丝毫关系。第二场中,刘后与郭槐密谋策划把狸猫换太子,命寇珠把太子抛下金水池溺死,这里原本有一大段直白吩咐的台词,我将其删掉,改用戏曲的虚拟动作表演,节奏更加紧凑,并且增加了悬念。第三场“救太子”,我删掉了“土地公、土地妈”这两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并把陈琳与寇珠的上场互换,以减少寇珠频繁的出入场,陈琳的调前上场也使第二场结尾带给观众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

    下集第六场,剧本原是李后被赵祯搀扶着上场时,唱着“苦尽甘来雪沉冤……”,我改为一开始让两个太监上场,念一段口白告诉观众:郭槐已招供认罪,李后双眼复明,被接回宫母子团圆。通过这样的修改,不但李后的上场不会显得突兀,而且也可为扮演赵祯的演员换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使演出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二、注重色彩搭配 采用虚实手法

    戏剧发展到今天,舞美在整个舞台演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舞美往往决定一个戏的演出样式。虽然这个戏主要定位于农村市场,但作为广东潮剧院一团的上演剧目,档次应该有别于其他团体。同时,作为一个青年导演,应该具备这种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对《狸》剧的舞美定位于“求新求变”。

    我与舞美设计人员几经切磋、研究,结合导演的观点,定下了该剧的舞美基调——既要有反映宫廷的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又要考虑该戏正剧带悲情的风格,注重色彩的搭配,大胆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舞台后区固定布置三层横贯全台的平台,需要时在上面放置栏杆景片,也可作为表演区。运用高科技电脑喷画,制作六幅全幅的景物,如上集第一场的“太和殿”全景,一开场就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个戏的舞美设计,最有突破的是“宫廷大门”。制作时分成两大块,可分可合,合在一起是一个大门,一块亮丽的大景物,代替原来的二道幕。左右两边拉开后固位在两侧作为基础定框之用,一物多用,贯串全剧,巧妙而恰当的舞美为《狸》剧增色不少。

    三、千姿百态画面 吸引观众眼球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在“歌”与“舞”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人画面,画面在戏曲来说就是“造型”。因此,在排练中,我很注重对人物造型的处理。比如上集第一场,皇帝御驾亲征,两宫与百官相送的壮观场面,我组织了24个群众演员和4个角色演员,编排了一系列有机的舞台调度,充分利用三层平台与表演区的空间,合理安排所有演员的区位与造型,并通过大彩旗、大帐眉等特殊道具的配合,音乐的烘托,使得场面很震憾人,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又如第二场中,刘后与郭槐密谋设计的画面。我安排了扮演郭槐的演员背身弓步,右手抬起做耳语状,刘后正面侧身,眼露阴光,点头会意,一束蓝光照在他们脸上。这样一来,密谋策划的阴险画面跃然现于观众眼前,悬念骤起……

    再如下集第五场中,假用阴曹地府巧审郭槐的画面。据说以前潮剧传统的处理是用演员扮演牛头、马面恐吓郭槐,但是,旧戏新排就要有新的突破。因此,我用8个演员扮演黑无常、白无常,带上面具,用夸张、变形、整齐划一的手法与脚步,各种不同的造型产生各种不同的画面,结合服装色彩黑白色块的点缀,灯光的烘托,音响音效的渲染,把郭槐丑恶的形象勾勒得惟妙惟肖。

    四、灯光有机交错 渲染情感色彩

    有一句行话:“灯光是戏剧的灵魂”,可见灯光在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灯光除了完美地体现规定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着力渲染和呈现戏的情感色彩。所以,灯光也要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成为人物内在情感的外化形象。

    上集第三场中,寇珠苦无良策救太子,无奈要把太子丢下金水池,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琳一句“太子有救了!”让寇珠惊喜一顿,转身抱妆盒亮相。灯光也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从原来铺满整个表演区急转为一束光照在寇珠与陈琳身上,人物转悲为喜的心情得到外化和强调,产生了较强的冲击力。

    同时,灯光的整体形象应与戏的主题思想和风格样式和谐统一。我要求灯光设计尽量与规定情景、戏剧节奏的需要,与音乐、演员的表演有机配合。《狸》剧是一出带悲情色彩风格的正剧,因此,灯光色彩以蓝光作为主色调,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规定情景的变换进行有机的变化。如下集第五场的包拯巧设阴曹地府审郭槐,这是全剧的高潮戏,我借助一切可以体现的元素造声势,其中,灯光的渲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开始用深蓝光加烟雾铺满表演区,制造一种阴森森的气氛。人物出场后,通过电脑灯、变色灯、定位灯、流动灯、追光灯有机交错的处理,产生了“假作真来真也假”的艺术效果。

    五、刻画人物个性 演员音乐并重

    戏曲的一切表现是以演员为中心的,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舞台上呈现。因此,一个戏能否立得住,关键在于人物塑造是否成功,可以说演员的表演是这个戏最为重要的元素。

    演员的表演离不开导演的引导、启发;导演的构思、预期的效果,则离不开演员的体现。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导演学中较深奥的学问。正所谓“导演是演员表演的一面镜子,是帮助演员搬掉阻塞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绊脚石”、“导演是死在演员身上,而不是演员死在导演身上。”我对演员表演的要求是:一方面要娴熟、优美、准确、自然地运用戏曲表演手段和技艺来塑造人物;一方面要吸收和借鉴话剧心理现实主义的表演技法和观念,力求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的人物个性。

    舞台上除了演员的表演,其实后台音乐在戏曲艺术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狸》剧是以旧的本子重排,但我要求的是在把握好音乐旋律本体特色的基础上求新求变,进一步挖掘每个人物唱腔的个性色彩,创造出独特、典型、鲜活的性格化音乐形象。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情绪音乐,这样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强化人物的内心情感,也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狸》剧的唱腔和音乐也具备了这样的特点。

你是本文的第790位读者
来 源: 《潮商》201108期
作 者: 李祥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