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剧名作家郑文风,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如今,老一辈的潮剧爱好者和潮阳人民,仍然十分敬重和怀念这位潮剧界老前辈。
郑文风1921年出生于潮阳井都区神山村一农民家庭。少年时聪慧好学,胸有大志。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神州大地,潮汕地下党组织一批进步青年投入救亡工作。这年12月,郑文风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潮阳青抗会,并先后被党组织安排到井都、和平等地担任小学教师。郑文风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做统战工作。当时,潮阳地下党在两英办有一份油印的《前进报》,郑文风一面为该报写了大批宣传抗日救国稿件,在学校中组织学生秘密阅读进步书籍,自编《三叔挥刀斩日寇》小话报剧,到街头演出,获得很好的效果,但也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国民党南山管理局特务对郑文风暗中侦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保护革命有生力量,党组织决定郑文风上大南山苏区,参加对敌武装斗争。郑文风在大南山编写了一批革命歌谣,宣传“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很多革命歌谣被编入小学补充教材,有的传唱至今。 1949年,郑文风随解放军进城,1950年任潮阳县人民政府秘书,后调任韩山师范学校教导主任。1956年起从事戏曲工作,历任广东潮剧团艺术室主任、汕头戏曲学校校长、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兼艺术室主任。在此期间,他既担任组织领导工作,又直接参与剧本的创作和改编,他对参与创作改编的人员说,潮剧要有潮味,要集中笔力写人写情,潜心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典型。基于这一原则,他与创作人员合作或独自创作和改编了潮剧《万山红》、《江姐》、《告亲夫》、《刘明珠》、《金花女》、《井边会》、《梅亭雪》等20多个剧本,搬上舞台之后,广受好评,有的剧目被拍成电影,有的被选为出国演出剧目。郑文风也多次带领剧团赴京、沪及海外演出,进行文化交流,广泛结交热心潮剧事业的海内外朋友,为繁荣和发展潮剧事业作出了贡献。 郑文风在潮剧创作中,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使潮剧更贴近群众,潮味更浓。1980年,他率团到大南山区的潮阳仙城公社(今属潮南区)演出,白天深入到山村和老区群众座谈,走家串户,征求群众对剧目的意见,对《江姐》、《万山红》等剧本进行修改,使演出效果更好。在平时工作中,郑文风善于培养和发现潮剧人才。1975年,时任汕头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的郑文风,和当时在地区文化局工作的陈焕展来到潮阳下乡调研,在贵屿华美村发现一名小青年在村业余剧团演小生,扮相、唱腔、演技都不错,有培养前途,立即和他交谈,并向汕头地区戏院校推荐录取这名小青年入学,几年后,这位青年学生终于成了潮剧名小生,他就是后来曾担任广东潮剧院院长的陈学希。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