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字戏-演奏特点 白字戏的曲白用海陆丰方言,特别为当地农民所喜爱。音乐优美,具有联曲、滚唱、民歌、一唱众和的特点。剧目擅长演儿女情,表演程式严而不僵,载歌载舞,富有生活气息。短打用南派武工,舞台美术简朴,便于流动。 语言特点: 曲体特点: 滚唱特点: 《书馆逢夫》(生)[江儿水]举目云山飘缈,家乡隔在万里遥。自从张千一去,未见回报,教我望断鱼沉与雁杳。忆昔当年贫困,一身恰似浮萍草。感蒙岳父提携作东床,一家人觑我为珍宝,今日身荣,利锁名缰,把他一旦都忘了,教人心下焦,不由人珠泪抛。似这等富贵无归,闪得我有上梢来无下梢。 《扫窗会》(生)[四朝元]举目云山飘缈(重),家乡隔在万里遥。自从张千一去,未见回报,空使我望断云山音讯杳。[山坡羊]忆昔寒窗穷困,一身恰似浮萍草。多蒙岳父恩义高,把将爱女来相招,一家人爱惜功恩实非少。幸逢春帏一至,赠我琴剑书箱,来到京畿,幸天怜悯,得中高第。有谁知,遭遇奸相逼招来入赘,[下山虎]我把恩情一旦抛,提起心头焦。嗳妻啊!误了你青春年少,耽搁你佳期多少!空负你百年姻缘无尾梢,有上梢来无下梢。 王氏又说:“一切悲哀之事,必须畅滚一、二段,则情文接洽,排场愈觉可观矣!”白字戏这种畅滚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剧目在感情激越处,既有滚唱,也有滚白。唱迭曲、做彩场、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一泻而下。 在白字戏的平板戏中,滚唱的形式,更是成为主要的形式。这种滚唱是在联曲体的基础上吸收、溶化了说唱体——歌册,以及板腔体的东西而成平板戏。这种结构,曲牌只用在开头和结尾的地方,中间全用了“滚”和“赚”。这种结构,基本旋律简单,节奏明快;一句上句,一句下句,称之为子母句。这种形式易写、易唱、易听,便于丰富上演剧目,也更为观众接受。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剧目的粗制滥造,以致降低艺术质量。 民歌特点: 白字戏 程式特点: 每一单项动作,都有一定的强弱快慢、抑扬顿挫的节奏要求。步法身段、手法和眼神、服装和道具,都要求互相配合。各行当又有各行当自己的标准。例如“拉山”,戏谚就云:“旦对前,生对眉,净过肩,丑散来”。又有“虱母”乌衫(即旦的持重),“跳蚤”花衫(即占的轻快)的不同。在各行当关目、台步的基础上,再去创造独自的人物。 南派武功,继承少林宗支,拳来脚去,门路严谨,既逼真,又好看。枪刀剑棍,都有真功夫,与正字戏短打相似。 白字戏的声腔可分为曲牌体、板腔体、民歌体等三种,其乐调分为“轻三”、“重六”、“活五”、“反线”四种。有时也可以不分。在板腔体部分,板式可分为散板、头板、二板、三板、扣板、快板等,另外还有一种迭曲。 唱时有帮腔。这是白字戏声腔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很有特色的部分。帮的情况:有的只帮一句中句尾的三字,有的全句都帮;有的却一句曲的句尾都帮;有的前台不唱,全由后台帮唱。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存在着数角同台,当某一角色在唱时,其他角色均可随意帮他唱的南戏演唱习惯,现已不用。 白字戏的伴奏乐器,大锣戏文畔,原用大管弦为主乐,后则改为二弦(竹弦)。其所用音调比潮剧略低,并伴以三弦、提琴等。武畔用大锣、大鼓等。小锣戏文畔以小唢呐为主,配以响盏、吊针等。以前乐队七人,与正字戏相同。 白字戏的伴奏音乐、间奏音乐较丰富。伴奏弦诗一两百首,伴奏牌子也有一两百首。有以二弦为主乐器的,也有用小唢呐或大唢呐为主要乐器的。弦诗和牌子,其中有用于“过门”伴奏,有的用于间奏增强气氛,也有用于配合“场口”、“科介”,特别是大吹牌子,更富表现力,更有特色。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