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戏台上,木偶舞动四肢,生动地演绎着一幕幕潮剧传奇故事;戏台垂帘后面一双双灵活的手,伴随着潮乐的节奏操纵手中的铁枝;台下的观众或微笑或叹息,表情随着故事情节发生变化……一台精彩的木偶戏,是台上演员“木偶”和台下演员“操纵者”的共同默契所成就的。

  2006年,潮州铁枝木偶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小一个铁枝木偶,凝聚着潮州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的头是大吴泥塑;服装上有潮绣;剧目、唱腔与潮剧相同。这些“精华元素”血脉相连,呈现出共同的文化气质。它的操纵模式保留皮影的特点,靠三条铁枝操纵身子和两手,属中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

  潮州铁枝木偶戏俗称“纸影戏”,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最初,艺人们操纵偶像在透明的箱子里面表演,方法上与皮影戏大致相同,所以称为阳窗纸影。到二十世纪初,潮州一带的铁枝木偶戏班纷纷参照当时的戏剧舞台,改用绣帘作为幕布,台上再摆上小桌子、小道具用于表演,偶身也改用木头削制,曲调改唱潮剧曲目,逐步形成潮州木偶戏。

  以前,大户人家喜庆或是乡村热闹的时候往往会请戏班演出,但现在队员们的收入已不能全靠演戏了。在没有出演任务的时候,呆在家里的队员们有的勾花、有的经营食杂店,有的教授吹拉弹唱曲艺,都通过其他“创收项目”来帮补家用。现在有些木偶剧团表演因生意少收入微薄队员走了不少,大都只能靠播放潮剧曲目录音,然后操纵木偶“走台”了事。人手不够时,戏班人员往往需要一人身兼数职,既操纵木偶,又根据剧情口中说唱不停。在台后奏乐的师傅们也一样,除了敲鼓打锣掌管几种乐器外,还都配合剧情需要出声帮腔。

  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时尚的改变,木偶戏的观众中年轻人所占的比例正逐渐减少,但戏班的班主们表示他们仍将坚持把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进行下去,有关部门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保护和传承。

你是本文的第947位读者
来 源: 新华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