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的“福建现象” 文化习俗 图1张
                            云霄县潮剧团传统剧目《碧血瑶阶》剧照。

    潮剧除流行于潮汕、香港、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之外,也流行于闽南一带。新世纪之后,福建和潮汕潮剧在发展中都遇到了各自不同的问题。

    比如,福建的潮剧演出市场日渐萎缩,大批演出团体以及各类高端低端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寻找出路;而潮汕地区的潮剧,市场尚算兴旺,大量的民俗活动需要潮剧团体的进驻。同时,表演和创作人才的匮乏,也使得不少福建的潮剧(戏曲)资源和优秀人才纷纷被挖到潮汕的各个专业团体。因而,近10年,在潮汕地区的潮剧市场和舞台,不经意地出现了一种“福建现象”。

    据报道,福建有100多个民间职业潮剧团活跃于闽南粤东广大城乡舞台。这个数字是不是来自官方统计数字不得而知,但如果要从正规的、并具备一定演出水准上要求,实际的剧团数字肯定远远没有这么多;如果要连同“草台班”、“哑狗戏班”算在内,则实际数字将远远超过100家。《潮州日报》曾经有一篇报道提到,福建诏安某村短短时间内就冒出30多家电唱戏班(行内称其“哑狗戏”,即演出只是播放已经出版的优秀剧目录音,演员对口型做动作),由此可以推断,整个闽南潮剧“戏班”真正的数字该是多大的一个数量。

    事实上,除了老牌的云霄、东山等屈指可数的正规剧团仍保持着较好的演出水准外,绝大多数进驻潮汕地区潮剧市场的福建潮剧团都是滥竽充数的“草台班”和“哑狗戏班”。这些剧团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水准,都是依靠较为低廉的演出价格来占领市场,对潮剧市场的培育和良性发展冲击很大。这是当今潮剧演出市场事实存在而又急需规范的一种现象。

    在劣质剧团对潮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一些福建潮剧(戏曲)高端人才的加盟,则促进了潮汕本土潮剧的发展,甚至在某个时期成为亮点。在这众多的高端人才中,有两个值得一提。一个是英年早逝的潮剧院原副院长杨联源。一个是近年活跃在潮剧舞台的吴兹明导演。

    杨副院长是1997年通过公选从福建转到潮剧院任职,在世纪之初,他主持收购了《潮剧大观园》网站,并亲手把网站扶植成为构架合理、内容翔实、运作有序的专业戏曲网站。现在,《潮剧大观园》早成为外界尤其是海内外潮人了解潮剧的一个重要窗口。

    和杨联源副院长比,吴兹明导演对潮剧的影响更为直接。他本身是芗剧(歌仔戏)导演,近10年来,他通过演艺大赛和导演新剧目,为潮剧舞台注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令潮剧观众耳目一新。不少演员和剧团甚至对他产生了依赖,剧目投排和演艺大赛,都必找吴兹明。这10年间,他从福建带来了很多剧本给潮剧投排。近日,他就先后有三部六集戏分别在一团二团和潮阳团投排出炉。历届潮剧演艺大赛,他也几乎是包办了一半以上的金奖剧目。

    潮剧的“福建现象”,是潮剧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出现的一个现象,分析这个现象存在的背景和情况,或许能对潮剧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

你是本文的第135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0-11-28
作 者: 小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