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剧在长期的发展衍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其行当的特色上。
潮剧早期的行当,属南戏的生、旦、末、净、外、占、丑七种角色。其中净、末、丑三个行当,在历史发展中有很大的变化,净和末扮演的角色逐渐失去喜剧色彩,向正剧人物发展,净、末扮演的喜剧人物逐渐由丑行所代替。 解放后,潮剧这朵南国之花越开越绚丽,舞台的行当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有小生、老生、花生、武生等。旦行有青衣、闺门旦、衫裙旦、彩罗衣旦、刀马旦、老旦等。净行俗称乌面,分文乌面和武乌面,武乌面也称草鞋乌面,还有性格诙谐的丑乌面。丑行有官袍丑、项衫丑、长衫丑、武丑、踢鞋丑、女丑、裘头丑、褛衣丑、老丑、小丑等。 各个行当都有程式性。如手的活动区位,有“花旦齐肚脐,小生在胸前,乌面到目眉,老丑胡乱来”的基本规范。生行和旦行,手的动作必须“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出先收”。青衣的手指,要快出快收,收比出快。乌面的身段动作要“拉架势”,有阳刚之美,丑的形体、区位、节奏,要“蹲、小、缩”。 各行当都有其技巧性。演员把身上的穿戴或道具加以发挥,形成某种特殊的技法。诸如旦行的水袖工、手帕工、伞工;生行的帽翅工、翎子工、髯口工;丑行的折扇工、梯子工、椅子工。丑行中还有成套的程式动作组合,如官袍丑的想计科、挨打科,裘头丑的草猴动作科,吸取自然景象或某些动物的活动形态,不拘泥于形似而力求神似,状物取神或舍形求神,使表演富于写意性,达到情、理、技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前后至今,潮剧名丑蔡锦坤、李有存、方展荣、吴甜等,在潮剧《闹钗》、《柴房会》、《苏六娘》、《张春郎削发》、《无意神医》等的表演中,就是能很好运用丑行各种“工”和成套程式的典范。他们表演的共同特征,是滑稽、诙谐、自由不羁、乐观好动。这些都是海内外潮剧观众所喜爱所欢迎的。 丑行有10类,然均有身段谱,有特技,例如折扇、吊绳、烛台、溜梯、椅子、活髯、佛珠、柴脚等。丑行之所以得到观众的青睐,原因也在于斯。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