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潮剧经典剧目该不该复排”的议论声中,潮剧现代戏《江姐》终于登台亮相了。
    《江姐》由潮剧著名剧作家郑文风、王菲、谢吟、何苦根据小说《红岩》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由陈华、张伯杰、杨文泉作曲,吴峰、麦飞导演,广东潮剧院一团首演,70年代由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复演,历经几代艺术家的锤炼而成为潮剧经典剧目。剧中跌宕强烈的矛盾冲突、凝炼熨贴的台词唱段、酣醇流畅的唱腔设计,犹如陈年佳酿,让人沉醉,让人回味。
    潮剧的老观众们,对原广东潮剧院一团、青年实验潮剧团演出的《江姐》,特别是姚璇秋塑造的”江姐”、谢素贞扮演的”双枪老太婆”等形象,已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地步,观众们心中都有一座天平,时常拈量着经典剧目在舞台重现的分量。
    广东潮剧院二团倾情演出,可谓让人耳目一新。全台角色百分这九十由青年演员担当,足见团领导大胆推出新人的良苦用心和地人力度,青年艺员为经典剧目复排抛洒汗水,使得《江姐》在未合成彩排的时候,便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关注。
    经典剧目的复排贵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出结束后剧团召开座谈会,广纳众言,是完全有必要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若能在复排前开门见山地倾听老一辈艺术家,特别是参与该剧创作演出的艺术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将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二团演出的《江姐》,的确让观众感到了艺员们,特别是青年演员为之追求为之付出的足迹。一张张新鲜的脸孔,一个个不俗的形象,使得满台青春焕发,异彩纷呈。然而,江姐的扮演者由于受某些自然条件的限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初次担任大型经典现代戏的主角,的确不容易,也值得大力肯定。相信经过磨炼和雕琢,定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抓住人物角色的神韵,是塑造人物的关键。看得出,《江姐》复排彩排中,每一位青年演员对角色的塑造,哪怕是不显眼的配角,都是那么认真和努力,让人感到青年演员可贵的敬业精神。
    然而,驾驭角色不应”力取”,而应”智取”。某些演员由于本身条件与剧中角色的要求差距太大,又未能从特定的矛盾冲突中去把握人物,与观众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相去甚远,因此也未能产生应有的剧场效果。
    广东潮剧院二团目前仍拥有老中青结合的良好演员阵容,尚有王瑞芬、李树孝、郑美娟、朱秀明、麦素芝等这样一批舞台经验丰富的优秀中年演员,在复排经典剧目,而不是作为一般商业性演出剧目时,可否有更佳的演员调度和角色组合?这方面恐怕值得推敲。譬如”绣红旗”一场戏中,正是由于有革命者的正气凛然,才使得徐鹏飞为首的敌人丧胆失魄,然而某些女演员的表演稚气未脱,未能真正感受并表现出凝重、悲壮的英雄气慨,因此整场戏情绪的饱和度不足。倘若加入若干表演经验充足,内心体验丰富的中年演员,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广东潮剧院一团复排《蝶恋花》时,在”古道别”一场戏中,就是因为及时调配了好几位表演到位的老艺员,使整个场面显得悲壮和极具感染力。
    观《江姐》复排,笔者曾几回彻底难寐。有感不发,恐难应对潮剧之赤诚,众目睽睽,又惧茅塞未开言不由衷,缀连只语片言,权作观感。祈祝《江姐》梅开三度,更显光彩!

你是本文的第161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01、9、16
作 者: 聆言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