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的华人中,潮人居多数,潮剧自然也随之漂洋越海,落户异邦。
  早在大城皇朝时代,潮州戏就已享誉暹罗朝野,在各种剧艺中一枝独秀。拍那莱大帝在招待法王特使的国宴上,便以潮州戏为压轴剧种出演,倾倒了见多识广的欧洲贵宾。郑信建立吞武里皇朝,使潮剧在暹获得发扬光大的极好机遇。在一次玉佛升殿盛典中,湄南河两岸共有四台戏剧演出,竟清一色全是潮剧,可见当时潮剧风头之劲。曼谷皇朝建立,好长一段时间内潮剧仍独领风骚,甚至在演出宫廷名剧《伊脑》时也插进潮剧片断。五世皇时,还在宫中专造一戏台,演出潮剧以供皇族观赏。在宫廷领导时尚的年代,贵族社会对潮剧的喜爱无异为潮剧铺就了一条春风得意、蓬勃发展的道路。
  连拉玛二世时来暹研究”暹罗史”的法国学者拉鲁巴也对多姿多彩的潮剧艺术产生了兴趣并撰文评述。拉鲁巴的文章几乎涉及潮剧的各个方面,如角色、化妆、服饰、音乐、动作、道具、布景乃至于戏院的规模和观众的反应等。看来,这位”洋鬼子”已不止一次观赏过潮剧并把它视为暹罗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加以重视。
  在华人社会,潮剧当然更是大受欢迎,以前,潮剧可以说是海外潮人最主要的消遣和精神食粮。最鼎盛时,经常在暹罗演出的潮州戏帮不下十班,其中有些往来于新加坡、越南等地,有些受聘到内地各府巡演,俗谓之”尖脚戏”。长年在曼谷演出的有五大名班,即:中一枝香、老怡梨、老梅正、中正顺和老宝顺兴。虽是长年锣鼓不歇,日夜弦乐不停,仍几乎场场爆满,其盛况非偶一来暹之粤剧、琼剧之所能比,盖因曼谷潮人众多之故也。
  泰华作家陈博文先生在《潮州戏沧桑》中对当年的潮剧演出环境作了生动的描述:戏院因陋就简,座位挤迫,要走动必须擦过别人的膝头,小贩高举竹盘逐行卖香烟糖果,吵架声、小孩的哭闹声不绝于耳,烟味、尿骚味”无孔不入”,任君享用。现在的人,恐怕都会避之唯恐不及,但当年的新唐旧唐置身其间却如坐春风,透体舒畅,因为这种如庙会般噪杂污糟的氛围是如此熟悉亲切,他们似乎又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了。也许,对潮剧文化的研究,不应仅着眼于台上,台下也大有文章可作。
  泰国潮剧之衰落,主要原因与国内基本相同。因为一部分年轻的潮人后裔连潮州话都不会讲,潮剧这种曾经在泰国风光数百年的古老艺术逐渐衰亡的趋势,更难逆转了。现在,泰国的潮剧各大戏帮已烟消云散,剩下几个”尖脚戏帮”零碎做几场神前戏混日子。这些戏帮里的演员也不是潮人子弟了,而是道地的泰族佬仔,他们死记硬背,居然也唱得有板有眼。”戏台上佬仔唱潮州曲,戏台下华人子弟却听不懂半句潮州话。”这种现象让老一辈潮人感慨不已。
  虽然不少有心人作了种种努力,希望泰国潮剧能起死回生,再造辉煌,但流水落花,时势使然,潮剧想中兴谈何容易。近年来,经常有国内潮剧团到泰国献演,倒是不时掀起一小阵潮剧热。这些原汤原汁、技艺精湛的演出,使老一辈潮人如痴如醉,新一代潮人倍感新奇,因此场面颇为热闹。这,也许是今后潮剧在泰国的主要存在形式了。

你是本文的第153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