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
    半山客保留着客家话的-些词汇特点。
    一、保留着较多的单音词
    客家话部分单音词与普通话的同义词相比较,可以举出以下列子:
    客家话:星    普通话:星星
    客家话:光    普通话:光亮
    客家话:泥    普通话:泥土
    客家话:屋    普通话:屋子
    客家话:被    普通话:被子
    客家话:颈    普通话:脖子
    客家话:尾    普通话:尾巴
    客家话:健    普通话:健康
    客家话:力    普通话:力气
    客家话:翼    普通话:翅膀
    客家话:须    普通话:胡子
    客家话:歇    普通话:休息
    客家话:地    普通话:墓地
    客家话:净    普通话:干净
    客家话:利    普通话:锋利
    客家话:知    普通话:知道
    客家话:晓    普通话:懂得
    客家话:奇    普通话:奇怪        
    二、使用着一些特有词语
    例如:
    赖仔人——指年轻男人       男仔人——指年纪较大男人
    埔娘人——年纪较大女人     妹仔人——指年纪较轻女人
    细佬哥——指小孩           细埔娘——指童养媳
    哀——指妈妈               参批——指媳妇
    脯目——瞎子    脚头——锄头    房——打谷桶     拖箱——抽屉
    手袜——手套    黄尔——蜻蜒    檐蛇——壁虎     蜞贼——蟑螂
    官卑——臭虫    灰卵——咸蛋    猪红——猪血     死佬——死尸
    炙——晒        懒尸——懒惰    过身——死亡     得闲——有空
    三、沿用着许多古汉语词
    客家话的一些方言词,原为古汉语词,现在普通活已很少用,甚至已完全不用,而现在的客家话里仍保留着、沿用着。了解和研究这个问题,对研究客家学、研究汉语史,对阅读古籍,对推广普通话,对研究社会学等都有重要意义,兹举例如下:
    目——眼睛《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面——脸、面孔《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老妇必唾其面”。白居易《琵琶行》:“犹抱琵琶半遮面。”
    著——筷子  唐  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索——大绳子  《小尔雅·广器》,“大者为之索,小者渭之绳。”
    粄(饣半)一水粄,甜粄《南史,齐衡阳王钥传》:“左右依常以五色饣半(粄)饴之。”
    屋——房屋、居舍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食——吃、喝、饮  如吃饭,说食饭,饮酒,说食酒,喝茶说食茶。
    斫——客话音酌。砍伐也。《荀子·性恶》:“工人斫木而为器”。
    肥——胖  唐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晚年益肥,腹垂过膝”。
    牯——公牛  明《本草纲目》:“牛之牡者曰牯。”
    耘——除草  《诗经·小雅·甫田》:“今运南亩,或耘或籽。”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或植杖而耘籽”。
    莳——移植、种植,如插秧说莳田,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迟——杀。杀人、杀猪、杀鸡,说为迟人、迟猪、迟鸡。《宋史·刑法志》:“凌迟者,先断其肢,乃抉(割断)其吭(喉),当时之极刑也。”
    其他如:  擎——举    细——小  几多——多少   打水——汲水  著——穿  颈——脖子
    四、有些词的词素次序与普通话相反
    如:背脊——脊背   气力——力气   紧要——要紧
        猫公——公猫   闹热——热闹   欢喜——喜欢
        尘灰——灰尘   鸡公——公鸡  人客——客人
        菜干——干菜
    五、一些福佬话渗进客家话
    如萝卜干也说成“菜脯”,买卖说为“交关”,便宜说为“披”,包菜说为“哥黎”,荔枝说“奶乖”,下流故事说为“咸故”,茶叶说为“茶米”等等。在玉湖镇、龙尾镇等地方渗入更多福佬话,如把“亿”说成潮音的“溢”,把还东西的“完”,说为“孩”,把“斤”说为“跟”。
    六、有些村成为“双语村”
    如揭东县白塔镇水流埔村,三面居民讲福佬话,北面是山埔,解放前同姓不婚,娶入媳妇大多是福佬人,丈夫孩子跟着讲福佬,村里男人多讲客家话,女人多讲福佬话,各讲各的。新亨镇的五房村也有类似情况。
    七、有些原从客区迁来,慢慢地已改讲福佬话,并自认是福佬人
    如揭东县埔田镇的车田、金东岭、老岭、埔田、老洋、茂林、祯祥坑及新亨镇的楼下、秋江。以及玉湖镇吴厝村的一部分,都是明代从丰顺客家地区迁来;白塔镇的古塘村和桂岭镇的何厝园、云路镇赵厝埔村的一部分,都是从讲客家话的龙尾镇新寮村迁去的。以上各村都已改讲福佬话了。上述客家话向福佬话转化的现象,解放后有缓慢或返客的现象,因为同村同姓的男女结婚已占大多数;小孩在本村上学讲客家话、普通话;大部分商品可以在本村买到,上福佬圩的大为减少;相当大部分青年到外地谋生,与福佬人接触少了。但也有的加速转为”福佬人”如潮阳县秋风寨,是百年前从揭西县坪上镇曲湖村迁去几家人。二十世纪五十年因建水库,往去和平等镇,上千人都改讲潮州话。
    八、也有福佬人来客地做生意,久了改讲客家话的,但为数较少。
    揭西县河婆镇坎下楼村陈姓,上祖从浦区(现属汕头市)迁来做小生意而定居,现有一千多人,全讲半山客话。河婆镇的“凤湖街”(又称杨屋街)是揭西县凤江镇凤湖村姓杨的福佬人到河婆做生意后,建成有50多家商号一条街,现已变半山客人。丰顺县汤坑镇,周边有客家人和福佬人,所以做生意人潮客话通行。

你是本文的第236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半山客》
作 者: 贝闻喜、刘青山、李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