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埔寨元宵有舞火龙的习俗
实际上,半山客是一部分客家人,由于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原因,在接受或融入潮人文化过程中的产物。当这个过程已完成时,客家人即向潮人转化;当这个过程尚未完成,则属于半山客。 粤东是客家和福佬两个族群的聚居区。其中部分地区既是一个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混杂区,也是一个移民重组的社区。因而,福佬文化与客家文化存在一个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锋面地带。 客家人多居住在粤东北部的山区,潮人占据了韩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带,从地理环境上来说,潮客族群的锋面区,正是由高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带,属于半山区的丘陵地区。在这些地区居住的客家人,一般被称为、他们也自称为“半山客”。 据统计潮汕地区的客家人约占总人口数的20%左右,约有200万人。这200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半山客。他们主要分布在饶平北部的新丰一带;丰顺南部隍、埔寨一带以南;揭西的五经富至灰寨、大溪一带;以及海陆丰北部地区。 由于半山客居住区,为潮、客两种方言的交汇处,因而呈现许多复杂的情况。一方面该处的客家方言受潮语影响较大,致使他们的客家话与其它纯客家县市的客家话相比,已不纯正。同时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上,也受潮人很大的影响,成为一个似客似潮的特殊的客家族群。 由于半山客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与纯客家人有一定的差异,造成彼此存在一些隔阂。一些居住在海外的半山客,既不加入当地客属社团,也不加入当地的潮人社团,而是自己成立会馆。例如泰国的半山客,就自己成立“半山客会馆”,并出版自己的刊物。可见半山客已成为客家人中特殊的一部分;是客家人中受福佬文化影响后,衍生出的特殊族群。半山客的出现,更增加了客家文化的多姿多彩。 埔寨:中原传统文化与移民文化兼具 埔寨是丰顺最南的一个镇,人口3万多,讲客家方言。埔寨的客家人,是元末从五华、梅县等地迁入,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埔寨的客家人建围屋并聚族而居。埔寨的民俗文化,既有明显的中原传统文化,又兼有移民文化特征。就人们信仰来说,是以儒家为主的多元文化,即儒、佛、基督等教的庙堂都有,但以儒为最多。镇内有孔庙、关帝陪祀;还有天后宫、圣仙娘、三山国王庙及善堂等。 由于埔寨东北与讲讲语的汤南镇邻近,东南则与讲潮语的玉湖、新亨、白塔三镇毗邻,因而,自古在生产、商贸、文化、艺术上两者就有密切交往,且潮客通婚比较普遍。而自古以来,丰顺又一直归潮州府管辖,为了交流的方便,大多数人均能操双语,因此埔寨的客家话受潮州语音影响很大,以至于与原祖居民五华、梅县的客家话比较,已有较大的差异。 在文化与艺术方面,潮人对客家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埔寨的乐社、乐队,除演奏汉剧、汉乐外,也演奏潮曲。过年过节也有潮人的大锣鼓、标旗队、花篮队游行。他们爱看客家人的汉剧,也爱看潮剧。他们也奉祀潮人大体上祀的大峰祖师、妈祖和三山国王;也爱好潮人独有的工夫茶,成为似潮似客的特殊族群。 隍客家文化逐渐萎缩,潮人文化日益扩张 隍为丰顺与潮汕地区交界的乡镇之一。由于隍镇位于韩江边,故历史上就与潮汕地区关系十分密切,潮人迁入较早,故隍一带是潮语区。隍西北部的溪北村,则为潮、客混杂居住区。其中的客家人来自大埔和丰顺的潘田、黄金等地。多为明末潮初迁入,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溪北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潮人文化与客家文化并存,在长期的共处过程中,这两种文化又不可避免地互动,一些习俗发生交融与混化。但由于隍一带,潮人处于强势地位,使在溪北村一直占优势的客家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与挑战,呈现出客家文化逐渐萎缩,潮人文化日益扩张的势态。如丰顺丰良镇布心村是纯客家村落,布心村的部分郑氏家族,迁往隍附近的九河后,与当地的潮人文化相融合,首先是客家话大量流失,取而代之的是潮方言。他们设计的祠堂和居屋,则完全按潮汕风格。客家人的祠堂两边是可以住人的,而潮人的祠堂装修豪华,是不住人的。在信仰上,从布新地区迁来的客家人,也认同了当地潮人的民间信仰,并融于其中。 可见,任何文化的变迁,都是环境变化的结果。为了适应外来强大社会文化的需要,以保障生活条件的实现,社会成员必然因环境的改变而导致了文化认同的改变。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