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庭升 摄
赛大猪作为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以欢庆吉祥为主旨,既彰显了乡情梓谊,也传承了潮汕文化。
广东省古村落澄海区澄华街道冠山社区有一项场面壮观、远近闻名的地方民俗盛会——赛大猪。2017年4月,赛大猪习俗被评为汕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冠山社区有周、卢、许、林、陈、郑、张、洪、李等二十多个姓氏,赛会采用轮值制。赛大猪习俗相传始于清朝,开始的赛会并未轮值,仅拜祀妈祖。约于嘉庆年间,由本乡嘉庆辛酉(1801)科举人周江倡议由乡中几个人口较多的姓氏组成六股头,以12年为一周期,固定轮值“赛会”,每年均由两股主办“赛会”,一股主办拜祀“天后圣母”和“注生娘娘”(俗称“正中军”),另一股主办拜祀“关圣帝君”(俗称“副中军”)。
起源传说
关于赛大猪的起源有一段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周姓人家养了一头猪,生长顺利,平时闲游着,常睡家门口。一天,发现猪恹恹的不想吃东西,一家人干着急没什么办法。家中主妇周大婶急得不停念着:“妈祖保佑,顺顺。”隔天早上,猪开始吃东西了,周大婶连赞妈祖灵验。猪生长很快,不料,一天早晨,猪不见了,全家人在周围找了3天都找不到。第四天周大婶找到神山脚,忽然想到妈祖宫“说话”(祈祷)。踏进妈祖宫门,只见自家的猪正甜睡在妈祖香案旁边。她高兴地向妈祖许愿,要将猪养胖,正月敬拜妈祖。隔年如愿照办。此事传扬开去,陆续有人效法,整猪敬拜妈祖,许愿祈吉,逐渐成乡间习俗。现存最早的赛大猪记录是民国十九年(1930)乡人卢捷锐所抄录的《冠山乡六股头每年神事一览表》,而在乡中清代道光年所建的道东书屋内,还保存着一处1933年乡人涂写在墙上的《兹将每年各姓氏中军神事列明于左》名单,记明乡中六股头轮值时间。
规模逐年扩大
民国时期,乡中仅有少数富户能够饲猪进行祭拜活动。据友人许沛龙讲,新中国成立前,他的姥姥曾在乡陇巷铁栏杆富户林奶家做丫鬟,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他们家要用于正月祭拜妈祖的猪养好。猪不能打不能骂,天冷了要铺草保暖,天热了要为猪勤洗澡,而当时很多乡人还在为一日三餐的温饱而操心,感叹人命不如猪。1939年汕头沦陷时期,赛大猪习俗停办。新中国成立后,1951至1981年停办。随着社会经济逐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更有了盼头,人民群众需要一场盛会来分享巨大的喜悦以辞旧迎新。1982年,由周氏率先复办赛猪习俗,当年仅摆出3头猪及9个猪头。1983年卢氏祠堂摆出240多头大猪,到1986年,许林二姓共摆出426头猪。据1996年至2007年完整统计的赛猪总头数,12年间全乡共摆出6428头,平均每年达五百多头。其中1996年周氏祠堂摆出231头,许氏祠堂摆出538头,合计769头猪。冠山赛大猪规模与影响力逐年扩大,成为周边区县极具特色的地方性民俗活动。而猪种也由原来一头一二百斤的本地黑猪变为生长更加迅速的大白猪,每年参赛大猪多达五六百头,膘肥肉壮的重约近千斤,小巧玲珑者也有二三百斤,民间有“饲猪大过牛”之说。2010年许氏祠堂摆出了最大的重约800斤的大猪,创下历年大猪重量之最,是名副其实的猪王。
见证时代发展
冠山赛大猪习俗作为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以欢庆吉祥为主旨,既彰显了乡情梓谊,也传承了潮汕文化。其仪式隆重,场面壮观,是远近闻名的一大乡村盛事。轮值祠堂张灯结彩,装扮一新,恭迎妈祖、注生娘娘、关爷神像入祠。祠内摆设香案,陈列各种艺术供品,展览各种书法画作,雅俗共赏。赛大猪采用轮值制,轮到的宗族团结族内力量,同心协力办好这一盛事,促进了宗族及乡村民众的凝聚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赛大猪民俗,对促进生产,繁荣经济,构建和谐乡村具有积极意义。而从历年来赛大猪的规模,可看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赛猪盛会也赛出了新时代的新风貌。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