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乡游神正二月 最新 图1张
    作为从游神活动中独立出来的一种民俗节目,澄海的动物舞蹈种类很多,且具有不同的创作背景,融入了潮汕工艺、潮州音乐等具有潮汕特色的乡土文化,并不断改进,推陈出新,丰富着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成为具有审美价值、保存价值、研究价值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得《澄海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每年正二月间,各乡社演戏,扮台阁,鸣钟击鼓以娱神,极诸靡态……这些习俗至今仍保留下来,只是现在的目的不但在于娱神,还在于自娱,在于对民间文化的保护。

    这正二月的游神,可不像别的节日一样,各乡各里统一在同一天,而是依据各自约定俗成的社日,依着顺序来的。于是,这盛大的集会,这游神娱神的乐趣,就变得此起彼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日子,大家轮着来,老少同乐。乡民们用这样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情感,祈求神灵的保佑,寄托对新年的希冀和美好的心愿。

    记得小时候,过了除夕,我就开始盼着游神了。每到游神这天,大家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聚在村道上,迎接游神的队伍。小孩子看热闹,老一辈则认为,可以沾到好福气。只要看到游神的队伍浩浩荡荡进入乡道,大大小小的鞭炮就响了起来,那可真是响彻云天!我总是捂着耳朵,睁大眼睛盯着烟雾里的人群,但往往只能看到开路的“肃静”、“回避”两个木牌。只有等烟雾散了,队伍走到眼前了,才能看清被众人高高抬着的神像。神像后面,是悠长的游神队伍,有挑着丰硕果实担子的少女,有吹奏潮乐的班子,有“四海升平”、“风调雨顺”等锦标彩旗,还有各式各样的表演。扮戏出的、演木偶的、扮涂像的,不一而足。最令人期待的要数动物舞蹈了。舞狮舞龙,很多地方都有,但在“民间动物舞蹈之乡”的澄海,一提到过年游神,大伙都会问:“今年的蜈蚣出来吗?双咬鹅、鳌鱼呢?”只有当地人知道,这问的是:今年游神的节目里是否会有西门的蜈蚣舞、城北的双咬鹅、永新的鳌鱼舞……

    小时候观看蜈蚣舞的场面至今让我难忘。那时的舞蹈队在学校的操场排练,我能近距离观看“蜈蚣”的全貌。那长长的身躯,由一个个竹篓串联起来,套着红黄绿等艳丽的外衣,该有20多米长。最漂亮的是头部,圆溜溜的眼睛、长长的步足、翘起的触须,最有特色的是两条巨型剪刀般的殷红尾巴,长而尖地耸立着。蜈蚣舞的道具停放在学校礼堂内,与蜇伏的蜈蚣别无二致,令人望而生畏。要是“蜈蚣”舞起来,整条蜈蚣就随着打开的灯管亮堂起来,眼放绿光,身体红绿相间,在十多名汉子擎拿之下,时而腾跃,时而摇头晃尾,急行、翻身、俯卧、喷焰……在漆黑的夜空下,生龙活虎,武武生威。

    游神活动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蕴藏着许多值得保存、研究的潮汕文化元素。就拿这动物舞蹈来说吧。澄海的民间动物舞蹈种类很多,而且具有不同的创作背景,融入了潮汕工艺、潮州音乐等具有潮汕特色的乡土文化。

    相传澄海最早的动物舞蹈是骆驼舞,其以场面壮观、情趣盎然深受大众喜爱。乡社把这种舞蹈形式运用到游神赛会上,塑造成为吉祥物,编排成动物舞蹈,活跃在各种喜庆场所,增添了许多乐趣,营造了浓烈喜庆的氛围。比如,鳌鱼、龙虾、狮、麒麟等的取材,都带有祥瑞、威猛的好兆头。同时,动物舞蹈气势雄浑,众人的齐心协力,也体现出各乡镇的精神风貌。所以,澄海的动物舞蹈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蜈蚣舞、鳌鱼舞、双咬鹅舞,还有龙虾舞、麒麟舞、龙凤舞等。只要各乡的“动物”出动,便会出现万人空巷的热闹场面。动物舞蹈的萌发和编排,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是潮汕乡土文化的体现。莲上镇永新鳌鱼舞,是上世纪曾任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的本村人余锡渠在搞地下活动时,组织民间艺人创作的。他利用鳌鱼舞,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双咬鹅舞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几位艺人一起制作了一对狮头鹅模具,依据潮汕大锣鼓乐曲《双咬鹅》,编排了这套表现素有“世界鹅王”之称的澄海狮头鹅生活习性的舞蹈。鼓乐悦耳,节奏明快,两只一丈高的狮头鹅,时而展翅追逐,时而相互撕咬,头戴头具的大头牧童,手执牧笛,驱赶双鹅,嬉戏玩耍,活泼而富有情趣。

    前两年,我曾前往永新乡看艺人们排练鳌鱼舞。鳌鱼龙头鱼身,凶猛但不失祥瑞之气。尤其是表演起来,出海、遨游、登鳌、跃龙门,表现的不仅是鳌鱼不同的生活状态,更包含着许多神话传说中的吉祥意味。特别是跃上龙门时,还有一位吹箫的渔女,坐在鳌鱼的背上,吹奏乐曲,歌唱升平。再加上古筝、二胡、潮汕大锣鼓等鼓乐齐鸣,“水底鱼”、“一江风”、“采花”、“螃蟹歌”等欢快的潮州音乐,同舞蹈艺人不同的步法、阵形、擒拿招式相配合,把鳌鱼的形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游神,除了动物舞蹈之外,英歌舞、锣阵、潮剧等都具有潮汕独特的文化特色。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被科学观所替代了,但游神还是以一种民间文化的形式在乡村延续下来,成为人们过节的一项节目。许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节目也从游神中独立开来,发展成为各种民间文化。正如动物舞蹈成为一种现代广场文化一样,在政府的支持下,众多民间传统艺术不断改进,推陈出新,有的走出澄海,到各地表演,成为具有审美价值、保存价值、研究价值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享誉海内外,还成为文化研究对象。

    于是,游神正二月,在科技化现代化的澄海,依然令大家期待。邻里乡亲,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一同庆贺新禧,一块欣赏潮汕民间艺术,鞭炮声,敲锣打鼓声,一派红红火火、人山人海、万象更新的景象。游神正二月,成为澄海一道民俗风情,也成为人民辞岁迎新,保护传统文化的特有形式!

你是本文的第119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3-02-25
作 者: 陈艾欣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