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父、水母,潮水之神也。潮谚有“初三流,十八水”,到了农历九月初三和十月初四,潮水为一年最高,故潮俗以此二日为水父水母的神诞,沿江沿海居民备三牲粿品到岸边祭拜。这天,也是莲上永新的“水仙爷生”,水仙古庙大闹热。
    水父水母逐潮而居、无庙无像,远不如水仙爷有自己的道场。乾隆《澄海县志》载:“樟林与盐灶东陇二村东西相接水由乌涂尾水仙宫前出海直抵浮浔为啇船停泊之处。”乾隆《南澳志》载:“康熙二十四年总兵杨嘉瑞重修水仙宫在深澳渡口。”可见“水仙宫”是水仙爷的宫庙。永新水仙古庙前身自然也是水仙宫,庙里的用品仍使用“水仙宫”标记。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人家的水仙女神;而永新水仙古庙里端坐的,实实在在是一位赤脸乌须、戎装披挂的“爷”——大禹爷。永新人为什么要在水父水母诞的这天给大禹庆生?得从这位水仙爷的身世说起。
    永新村在澄城以北五公里处,创于明初,属苏湾都,原名永平,解放后改名永新。这里历史上曾是出海口,至今仍流传有行船“僻”(暗语)。第一代水仙爷就是一尊“挨缉”缀来的水流神。缉是一种网,缚竹为缉竿,挂网捕鱼;挨缉人在潮水中行动,手夹浮筒,脚着假屐,逐步挨进,随波上下。渔民捡到神并非罕事,出海口总有一些“不明漂浮物”——韩江上游庙宇被洪水冲毁后顺流而下的神像残骸。虽是面目全非、身份难辨,但“老爷”不能不管,一概称为“水流神”供奉起来。俗语说,“水流神,显外乡”,意思是天意送来的神特别灵验。
    来到永新的水流神被缚在缉竿尾,抬到现今的水仙古庙处,绳子忽然断开,神像掉下,村人决定在此安置老爷,乾隆三十一年集资修建成庙。挨缉等海上作业风险很高,从业者以及他们的亲人都需要一种心理保险和精神力量来抵御克服种种不可预计的自然因素,于是将此水流神尊为“水仙”,祈求水仙爷保佑出海平安、渔业丰收;由于和水父水母神职相似,干脆将水仙爷生定于水父水母神诞同日,九月初三。
    水仙爷生成为永新一年中最隆重的社日,与“水仙爷跨境庇护余厝乡”的传说有关。永新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村落之一,而余姓是永新的大姓,历史上出过不少杰出人物。传说某一年,饶平黄冈余厝乡被困,永兴余姓与其同宗赶往援助,出发前先在水仙宫祭拜。当这支人马天亮抵达余厝乡时,却被迎进村中庆功,乡绅率领全乡拜谢:“昨天半夜,宗亲们在一位骑高马、披金甲、执利剑的大将军的带领下,击退围兵,解救了余厝乡,恩德难忘啊!”永新人先是一头雾水,继而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水仙爷的模样吗?赶回水仙宫查看,水仙爷的骏马汗珠未干、手上剑刃嘎嘎作响,确是它显圣,解除了余厝乡的围困!人们赶紧备下丰盛的祭品拜谢水仙爷,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九月初三。九月初三水仙爷做节,就在永新村沿袭了下来。这一传说,说明了水仙爷从自然神转型为社会神。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民主科学的学说日盛。潮汕地区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吏,完全摒弃鬼神之说,宣扬破除迷信,潮阳东山的“水仙爷”便被潮阳中学校长萧凤翥搬出焚毁,引起县城轰动。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政府也下令禁止祭拜荒诞无稽之神,只许祀奉于国于民有功的历史人物。永新人出于对水仙爷的保护,将之附会到治水有功的夏禹身上,和惠来的神泉水仙宫、靖港水仙宫一样,同一位大禹,同一位水仙;但又有所不同,永新的大禹是自然神和社会神合二为一、水流神、水父水母、大禹三位一体。
    水仙爷是永新神域内的最高神明。水仙宫在1995年重建,名“水仙古庙”,庙联“水仙灵神福滋万家,源远流长载誉千秋”,主神夏禹大帝,陪神七圣夫人、花公花妈、五谷神,九月初三一起食鹅。从前一晚开始,做人戏、看靓景、猜灯谜、换新符。“莲阳中社 敕令水仙王爷灵符安镇”,还保留着从前“社”的概念,一如寄托于神灵崇拜上的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追求,千秋不变。

你是本文的第465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7、11、5
作 者: 陈斯楷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