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游神活动名目繁多。如:游“安济圣王”、游“关爷”、游“倍爷”、游“木开圣王”、游“七圣夫人”、游“三山国往”、游“土地伯公”等等,不胜枚举。

    由于神明的身份、来历、所在区域不同,规制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隆重的游神  

   “安济圣王”由于来历不凡,是人们最为信仰的神明。游神时格外隆重、庄严、肃穆。

    掷麋取给。元月三日,即由城里各社绅士集中在“青龙古庙”,

    掷杯请示”“安济圣王”什么时候出游。一般都在元月的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择定之后,即分头筹备。

    首先是“洗安路”。由一小队人,前头是马头锣,后面是扛安路牌“肃静”、“回避”,沿着未来出游的路线行进,意在扫清路障,驱除妖邪。行进时,边敲锣边大声宣布圣王出游日期。闻者奔走相告,家喻户晓。人们纷纷逢制新衣服,大扫除,准备五牲,蒸做甜  、红桃、发无,并购买香烛、鞭炮、元宝。各行各业赶制、调运货物供应市场,商业顿时繁荣起来。

    经过近20天准备,以一连三个晚上的游花灯(形式与元宵游花灯相同),拉开了游神的序幕。到了第四天,也就是游神前一天晚上10点钟,“青龙古庙”门口,便要响起三声震天动地的礼炮,每隔半小时一响。各社的绅士分别把“安济圣王”、“大夫人”、“二夫人”抬进三乘镂刻祥禽、瑞兽、花卉的金漆木雕的敞篷神轿上。

    神轿进城上街须经过一道狭窄的小巷。入夜以后,观看的群众已把狭窄的小巷挤得水泄不通,大街更是人山人海。为了让“安济圣王”顺利通过这一地段,在临出游之前,由一群壮汉手里高举火把在这小巷里奔跑,让火把在人们的脸上闪过,人们不得不避往巷两旁站稳不动,经过半个小时的来回奔走,道路终于畅通无阻。11点正,第三门礼炮刚刚响过,游神主持人在庙中举行了肃穆的“拜起马”仪式,在鞭炮锣鼓齐鸣、人们欢声雷动中,每乘轿由四个彪形大汉托起冲出庙门,风驰电掣呼啸而过,奔出狭窄的青龙宫巷,直上大街。上了大街稍事编队,便开始了连续达五十多个小时的游行。

    游行队伍,最前面是马头锣、16对绫锣绸缎描金绣银的五彩大标,安路牌“肃静”、“回避”,八宝法器,接着由一着长衫马褂绅士双手捧着小香案,再接着是24对焚烧檀香木锡香炉,这才连接着“安济圣王”的第一乘轿,“大夫人”、“二夫人”的第二、三乘轿。跟在后面的是潮州城各社十三班潮州大锣鼓。每班有三或六面彩标、一面大鼓、八面锣、两对钹、亢锣、月锣、小钹、钦仔、深波、苏锣、大小唢呐、二十八节大微、扬琴、古筝、木琴、云锣、大宛、大提胡。东南亚各国许多华侨社团如“辚叻社”(新加坡)、“暹罗社(泰国)”、“安南社(越南)”也踊跃参加游神。游神队伍望头不见尾,非常壮观。

    无论太平路上大小行铺,或是巷中的人家住户,一律在门口设祭坛,用大红纸书写“恭迎圣驾”四字贴于正中。焚香、摆无品、置五牲、挂鞭炮。有钱商号,鞭炮可以从两三层楼高的阳台直垂地面,长数丈、宽树尺、厚数寸。“圣驾”至坛前,家长、财主则率家人、伙计,人人穿上节日盛装,一面燃放鞭炮一面烧香、火化元宝,跪拜、祈祷。鞭炮硝烟之浓,面不见人,历数小时而不散。就这样游透了全城的大街小巷,直至第三天凌晨,“安济圣王”才回銮复归庙中。

   “安济圣王”受到如此隆重祭祀,是有它的来历的。据《潮州府志》记载及民间传说,蜀汉永昌太守王伉,在一次保卫城池战斗中牺牲。明初潮州人谢少苍任永昌府官,有一次,当地发生旱灾,他未得朝廷应允便私自打开仓库,施济饥民。朝廷获悉,处曝日七天的刑罚。将罚时,头顶上空骤然有乌云遮日。疑惑中,梦见有一神明前来庇护。赦罪之后,他才知道梦中的神明竟与附近“王伉庙”中的王伉像一模一样。后来他将庙中的王伉及大、二夫人偶像带回潮州。适逢韩江发水,便将王伉他们的偶像供置在江沿的“青龙古庙”,洪水果然解除,古城安然无恙。王伉从此被推崇为“安济圣王”。

    警卫森严  

    有的地方,神出游时,据说摸得着他的肚脐或乘轿的人则当年全城或全乡的“财气”便归他一人所得。为了防止那些利欲熏心者独占“财气”,所以“新宫”的“北爷”出游回銮时,队伍至距庙一华里处,便要重新换上十二个平时训练有素、娴熟武术的抬轿手,乘轿的左右添置两行刀斧手,手握锃亮的大刀护卫,并奏起大锣鼓以助威。礼炮一响,抬轿手伸直手臂托起神轿,飞奔进宫。据说官塘乡游“大关爷”时,乘轿后面自始至终由一百来个执大刀的“执刀队”保卫着,一路走,一路齐声呐喊,杀气腾腾,样子怪吓人的。行进中,如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独揽”财气者,将成刀下鬼。

    神明也怕穷  

    一般游神都是在他所管辖下的本乡本村的大街小巷内进行。惟独铺埔乡“大圣爷”出游时,游完本乡本村还要把他抬出乡外,沿村界山岭行进至一个峰顶停下来,让“大圣爷”遥望另一处乡村,以满足他的“思乡”之情。

    事情是这样的。“大圣爷”原是庇佑另一乡村的神明,但因为那是穷乡僻壤,庙小残破、服饰破旧,乡民们每逢节日供奉的只有番薯丝和青菜,伙食极差。其他有的神明不单有大夫人,还有二夫人,“大圣爷”身边既无妻又无儿,孤独一人。铺埔乡有个小贩经常路过大圣庙,见这情景,十分同情“大圣爷”。有一回就在“大圣爷”面前掷绞许愿:若答应迁徙到铺埔乡“落户”,则要建富丽堂皇的庙宇供奉他,并替他配上一位“夫人”,一位“女儿”;还许愿逢年过节乡民们将以三牲或五牲缉私。“大圣爷”经不起这些诱惑,终于“答应”了小贩的请求,抛弃了那方穷苦的子民,让小贩偷偷把他藏在箱子里,挑到铺埔乡来。许诺的那些条件当然一一履行了。从此,“大圣爷”不单行宫富丽堂皇,吃的也由素变荤,服饰也入时了,而且还配了一位“夫人”,“养”了一个“姑娘”。变阔了的“大圣爷”未知忘记了供奉他的百姓没有?真正替百姓办事了没有?

    玩偶  

    最有趣的,就要算卧石乡的游“三山国王”了。“三山国王”相传为潮州的福神。卧石人每年正月初九便由乡中族长把庙中的“大王爷”等六尊木雕髹金偶像分别抬到六个临时搭起的敞棚里。初十全乡家家户户在坛前摆开五牲等祭品,焚香烧烛火化元宝,虔诚膜拜。可是,到了十一日,气氛就全不一样了。每个敞棚推举年轻有力的小伙子,把王爷和他们的夫人送回庙里,但不是用轿抬回去,而是有人把大王爷夹在腋下,有人把二王爷扛在肩上,大家互相追逐,让王爷们、夫人们互相顶牛、碰撞。有的地方游行未了,则把偶像集中在几个旷埕上,轮流抱起“老爷”(即神明偶像)摔地,俗称“春老爷”;有的地方,索性用草绳子套住偶像的脖子在地上“五马分尸”,俗称“绞老爷”。节日过后,便又请来工匠师傅,重新修修补补油漆一新。据说偶像越弄得头破“血流”、断臂折腿,越兴旺。潮州有句俗谚“卧石’老爷’愈食愈惊(怕)”,就是这么来的。人们可以把亲手雕塑的偶像当作主宰一切的神明,也可视为玩偶,这与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颇有相通之处。

你是本文的第2057位读者
来 源: http://www.gdwh.com.cn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