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澄海置县以来,“莲阳”就是澄海县苏湾都的一部分,因其位于莲花山以南,而称“莲阳”。历史上的莲阳曾有上中下之分:莲阳上社(今莲上南徽、塗城、上巷、兰苑、竹林)、莲阳中社(今莲上永新)、莲阳下社(今莲下槐东、槐泽、李厝宫、许厝、建阳、立德、槐南)。
    明清时期,莲阳各村多由聚居姓氏和方位来命名,如北李、南朱、杨厝、下王等。妈祖是莲阳地区王、陈、杜、余、李、许为首的30多个姓氏的共同信仰,而莲阳“天后古庙”建在上王村(今分为槐东、槐泽,天后庙现属槐东地界),这与妈祖身世有关。北宋时期,林默娘的父亲林愿任莆田湄洲都巡检,娶妻王氏,生下一子和六女(林默最小),由于林姓不是莲阳的大姓,天后庙就建在王姓聚居的上王村了。此庙始建年份不详,只是在门楼上刻有“光绪十年甲申春月吉日重建”字样。1884年重建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向东,是凹斗式的石门楼,正中石匾刻有“天后古庙”,门框上有一对“合境平安”的描金方印,门楼两边的“方肚”有石麒麟2幅,高浮雕戏曲人物4幅,庙里保存有“瑞庆安澜”、“海不扬波”二方匾额。
    130年前的天后庙前面视野开阔,旱田、溪流、南海一目了然,妈祖是当时耕种者、讨海者和过番者的保护神。如今周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从古至今,妈庙香火鼎盛。莲阳天后古庙每年有4次“清敬法会”(即请经师为妈祖诵经、礼赞),分别是三月廿三妈祖生日、七月廿五槐东施孤日、九月初九妈祖成道日和十二月十五。在七月廿五这天,要在妈庙右侧的旗杆座上升起青红白黑黄的五行旗和妈祖的黄色令旗,表示妈祖对四野孤魂的召唤和安抚。每年的正月初四,由槐东锣鼓队来演奏迎神,农历十二月廿二,由槐东、槐泽两班锣鼓队前来演奏谢神,天后庙里还有三位陪神:杨夫人、客妈和太妈(太妈是妈祖的婆婆)。林默娘终身未嫁,何来的婆婆呢?原来莲阳妈祖有双重身份:一是林默娘,二是张柔娘。
    张柔娘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据南徽和槐东的老人口述,柔娘生活在清朝初年,原籍澄海樟林,母亲是莲阳杨厝人(今莲上南徽),柔娘自幼与杨厝外婆往来密切,祖孙情深。后来柔娘到莲阳上王的连城书屋读书,期间爱上了秀才先生王六御,两人发生了师生恋。第二年,王六御要到省城应试,告别柔娘,临行时,赠予一把题诗折扇留念,遂乘船而去。不料途中遭遇绑匪,数年未归,柔娘相思成疾,郁郁而终。后来王六御逃离贼窝,回到莲阳,寻访柔娘,得知柔娘去世,甚为悲痛。当他来到天后庙,看到庙中的女神极像柔娘,手中分明拿着临别相赠的题诗折扇,可惜已经冥阳两隔了。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妈祖娘”,很明显带有对张柔娘的称呼痕迹。张柔娘孤身一人独处异乡,为了排遣她心中的寂寞,天后庙里增加了三位陪神:太妈是张柔娘的准婆婆(王六御的母亲)、客妈是妈祖的母亲(既是林默的母亲王氏,也是柔娘的母亲杨氏)、杨夫人是张柔娘的外婆。天后庙里亲情弥漫。这里的妈祖闺房和梳妆房,每天有专人打理,以示对天后娘妈的恭敬和对张柔娘的关爱。
    从清朝到民国十八年(1929),每次妈祖出游,均应绕境莲上南徽柔娘外婆所属的杨氏宗祠,这既是妈祖的绕境巡安,也是张柔娘的探亲之旅。
    2009年农历八月初六,妈祖金身在槐东、槐泽锣鼓队和许厝麒麟舞队的护送下,从槐东出发,途经建阳、槐南、立德、许厝、槐泽、永新、竹林、兰苑、上巷、塗城、到达南徽的杨氏宗祠,现场演奏潮汕大锣鼓和表演麒麟舞,时隔80年,又一次完成妈祖(张柔娘)的探亲之旅。
    真善美的默娘加真性情的柔娘就是澄海莲阳妈祖的双重身份,这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融合与变通。林默娘矢志不嫁,大爱无疆,犹如天仙降世;张柔娘则是一位忠于爱情、孝敬长辈的平民女子,她们的善良忠孝得到民众的尊崇,两者合一,使到莲阳妈祖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纯朴,亲和,贴近百姓。

你是本文的第68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7、20
作 者: 许焕坤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