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一轮辉八面 浦聚三江润四方 最新 图1张

    曾经在梅溪河堤岸边结识几位晨练太极的金平区月浦寨老人。他们众口一词“言之凿凿”:你也不妨去月浦寨看看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民间传闻。重点要访问清康熙年间“高中榜眼出仕入翰林、名叫佘志祯”的流年往事,寨中还有他所建的一座“佘氏家庙”;还有就是每年的“赛大猪”民俗活动。除此之外,好像其他的也就是细枝末节、绿叶陪衬了。
    耳闻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自己去现场瞧瞧,说不定就有不一样的感受。于是近期笔者多次前往月浦寨,见识见识那耳闻经年、曾经“民风彪悍”的村寨是怎样“威临四方”的。
    “赛大猪”祈求安康
    刚从潮汕路转进月浦寨,第一眼就结识了“家乡的榕树”。这种乡土嘉木,是儿时的记忆,是乡情的链接,是乡愁的承载,乃至家国的情怀。月浦寨路口的两株超过三百年的榕树,像两个卫士,一左一右分立村路的两旁,守望着桑梓故土。其根深叶茂,枝叶葳蕤,亭亭如盖,又极像两座凉亭,荫护着乡民。当笔者穿行于月浦寨那虬髯沧桑、静谧幽深的小巷时,脑际时不时有一种400多年古村寨的苍茫厚重感浮现。而到达“赛大猪”的寨中大埕时,村人都称过了正月初八,村里就不再举办这种民俗活动了。村民称“赛大猪”时,几十头被装扮得喜气十足的大猪和其他大羊、鸡、鸭、鹅等,摆满整个月浦大埕,被当作“祭品”进献“天公”,为村里当年满24岁(23周岁)的男子举行“贺丁头”(一种成人仪式),祈求幸福安康。有时最肥的大猪重达700斤。“赛大猪”作为月浦寨的一种传统民俗,古已有之,大约可追溯至明朝末年,相传那时潮汕地区发生鼠疫,村民便把大猪作为祭品,祈求除厄运,保平安。如今,赛大猪的庆典活动也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幸福的期望。
    “榜眼家风”世代传
    在月浦寨老人的带路下,七弯八转,笔者终于站在寨中心的“佘氏家庙”前。家庙大门两侧镌刻的一副对联:“尚书门第;榜眼家风”,当可略知清初佘氏在潮州系名门望族、繁极一时的风貌。老人们告诉笔者,“佘氏家庙”为清康熙年间的榜眼、翰林佘志祯所建,为佘氏族人心中的“图腾”,是佘氏宗亲景仰的祖庙。
    佘志祯,系潮汕佘氏第十三世后裔,初名伯梅,后改艳雪,号嵋洲。因其为清朝翰林院侍读学士,故潮州人尊称为佘翰林。佘志祯德才兼备,著有《螭坳草》一书传世。
    清初,佘志祯其先辈从居住的月浦寨迁至蓬洲都渔洲佘厝,佘志祯即出生(今汕头市龙湖区渔洲佘厝)于此。童年时,因避兵荒寇祸,又随母亲夤夜逃难到达揭阳县渔湖都塘口佘厝村,受教于村中名儒佘元起(顺治十一年举人)。顺治十七年(1660)赴广州乡试时,为不忘出生地而报籍澄海,遂中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京会试,得中二甲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授翰林院编修。为不忘故土、念祖报恩,佘志祯特建“佘氏家庙”于潮州府澄海县月浦寨。及后改左右赞善庶子,擢升侍讲、侍读学士,入值南书房,充政治、唐诗类函两局纂修官。擅长诗章,任职史馆达二十五年;每次召试或应制诗文,都备受康熙皇帝青睐,赏赐丰厚,名噪一时。传说康熙虽赏识其才,但嫌其名字过于脂粉气,于是赐名“志贞”。
    康熙二十二年(1683),潮州知府林杭学重修《潮州府志》,书成之时恰逢佘志祯回乡,于是参与了后期的校订工作,并为志书撰写了序言。康熙四十一年(1702),殿试考翰林,佘志祯名列第二。康熙四十二年(1703),奉命代祭衡山,沿途各省官员争先赠礼,他义正辞严拒收。回京复旨后不久即病逝,葬于京师。《潮州先贤像传》说他“生平笃实温雅,奉职清慎”。嘉庆版的《澄海县志》则予以高度评价:“本朝邑人以文章擅科名者,志祯为最”。
    轶事遗闻铸心碑
    佘氏族人对先祖的种种趣事遗闻津津乐道,如数家珍。相传佘志祯少年时在渔湖佘厝村读书,有天夜里正在用功,忽然雷电大作,从屋顶掉下一条蜈蚣,已是气息奄奄。佘志祯见其可怜,便把蜈蚣捡起来,细心照料,还特地做了个竹笼,把蜈蚣养起来,一直带在身边。
    康熙四十二年,佘志祯奉诏祭南岳。当时南岳衡山常有巨蟒作怪,危害附近百姓。康熙每年派人祭山,但每次前去的官员都有去无回。佘志祯到了衡山,正要宣读皇帝祭文时,突然巨蟒出现,张开血盆大口,毒舌逼人,情势十分危急。正在此时,旁边一只大蜈蚣一跃而起,飞向巨蟒,咬住巨蟒额头,直钉蛇眼,巨蟒立即毙命。相传这是佘至祯少年时搭救的蜈蚣前来报恩。康熙皇帝见佘志祯祭南岳能平安回京,龙颜大悦,御赐三叠黄梁伞。祭祖时,仪仗可与皇帝相同。此后几百年间,渔洲、月浦、渔湖等乡寨佘姓宗亲祭祖,均擎三叠黄梁伞。
    到了清乾隆年间,徭役苛重,潮州庵埠郭陇村的村民们早已被逼得忍无可忍,决心给官差一番教训。一日,恰有十名官差进村抓人索财,便由乡里老大出面,假献殷勤,在祠堂里摆酒席把他们一个个灌得酩酊大醉,然后由事先埋伏在祠堂外面的一帮后生挥刀而入,一刀一个把差官杀了。其中有一个差官因拉肚子上厕,回来时在门外见到这情形,慌忙跑到衙门报讯。
    杀九差案传到了朝廷,皇帝命佘翰林带兵来查办这件事。佘翰林顺路回家乡渔湖佘厝村探望母亲。母亲郭氏是郭陇村人,素有贤名,且心地善良。她心生一计,把针线悄悄地别在儿子的帅旗上。第二天早晨,佘翰林拔旗登程之前,发现了帅旗上的针线,忙问母亲是何用意。母亲就从头把官差在郭陇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儿子。最后还含泪说:“郭陇是娘的生身之地,旗连针,针连我,你要仔细思量啊!”佘翰林明白了,回朝时他对皇帝奏曰:“郭陇村民,贪杯成性,误杀差狗下酒,并无杀九差之事。只因潮汕方言‘九’与‘狗’同音,才将事情以讹传讹。”皇帝信以为真,也就不再追究了。
    乡人还流传着佘志祯才思敏捷、反应神速的“牛耳与龙耳”的故事。相传有一天,康熙与佘志祯在一起闲谈间,论及人的面相寿命时,康熙问佘志祯:“听说人的耳朵大小,与寿命有关,是何说法?”志祯道:“两耳垂肩,不仅寿命长,且大富大贵;耳朵短小,必定寿源不济。”康熙见说,龙颜不悦,讪讪而问:“即是如此,为何卿家耳朵反比朕的耳朵大?”佘志祯自知失言,忙跪下道:“皇上乃真龙天子,微臣为皇上当牛做马,当然是龙耳小,牛耳大。”康熙见他急智多才,也不怪罪,把手搭在志祯肩上道:“卿家不仅有才气,且福气也不浅”。于是,佘志祯因反应灵敏又“逃过一劫”。

你是本文的第156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3、25
作 者: 谢昇秀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