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埠有一座奇石巧布、树木葱茏的石井山,山之巅是被石龟出米、飞凤听经、金鸡报晓、玉兔望月、夕阳点香、莲花献佛、接竹引泉、仙缘女渡等小八景装点得带有神奇色彩的石井岩,岩上有古寺,许多有趣的传说,从该寺流传到民间。像文武进士落发出家的传说,至今就仍为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
    传说明朝年间,有一进士,温文儒雅,志在山川。某日,他南游潮阳,途经石井山,见该山幽秀,遂登山谒寺,晤僧谈经。话语投机,乐而忘归。时适皇亲国戚,喝道登山,进香礼佛,一切人等,均应回避。怎知这位进士,一时欲避不及,只好变成“退士”,退至佛像后面躲避。皇戚进香之时,不意发现佛像后面有一俗人,当即怒从中来,叫出住持,问明缘由。住持为了避过眼前这场冒犯皇亲的大祸,只好谎报这进士仍是寺中僧人。皇戚问道:“既是僧人,为何蓄发?”住持急中生智,推说因未择得吉日,故未给他削发。怎知皇亲却说:“贵人进香,便是吉日。择日不如撞日,此刻即可给他削发。”皇戚这么一说,好比晴天霹雳,吓得住持呆若泥塑。虽经再三求情,但皇戚一言,重如九鼎,这位进士只好在佛前落发为僧,半路出家念阿弥。事情过后,消息传入皇宫,皇帝经过查询,得知这进士经纶满腹,才华出众,不由萌起惜才之念。但因进士,既已出家,还俗不能,只得将就,惟倒旨赐其修寺。据说石刻圣旨牌曾正竖于寺门之上,可惜今已不见。传说皇帝还御赐一领绣有千佛的紫色袈裟给这位当和尚的文进士哩!    
    在石井岩的古寺中,相传还有一支铁尖担。由铁尖担引出的武进士出家的传说,听起来也颇有趣。    
    说的是清代某年,有一位武进士,生得牛高马大,性喜逞强。一日,他游至石井岩,见该岩颇有“高峰人云”之势,也有“天然胜概”之感,特别是闻得岩上古寺,有一老僧,功力非凡,武技不浅,故想借游山之机,与老僧较量一番,以试身上本领。他登上岩顶,观赏一下景色之后,便至寺中寻访老僧。小沙弥告诉道:老师父每日必欲亲自出门采薪。武进士闻说,不免感到扫兴。正在这时,只见一位肩挑柴担的老僧,拾级登山,经询问,他正是寺中住持。武进士见老僧肩托“双山”,步履轻盈,宛若雏燕,虽未经与其较量,早知他功力名不虚传。为了领教老僧的武功,显显自家的身手,武进士迫不及待地要跟老僧比试。老僧挑担在肩,平静自若,先是合十施礼,继则语气平和地说:“施主见谅,贫僧仍是出家人,慈悲为怀,不喜动辄用武。”武进士说好说歹,非要跟老僧一试高低不可。老僧到底是受戒之人,不会轻动肝火。最后,还是武进士用“激将法”,才把老僧激上“虎背”。刚欲“破戒动武”,老僧忽又转想:眼前这位魁梧威武的武进士,衣冠楚楚,官运隆隆,哪有不爱乌纱帽之理?于是,想用“出家”二字来吓这位武官,免得僧俗动武,搅扰佛门清幽,遂向武进士说:“施主是位武官,既欲与贫僧比试,须依一事:如果我比输,任凭施主发落,如果你比输,则要施主落发。须知披上袈裟就得抛掉乌纱,你岂愿意?”老僧话音刚落,武进土爽朗答道:“就依师父之言,我若比输,情愿削发,在此出家。”老僧至此,只好“奉陪”。于是双手运气,左右开弓,把肩上两端的柴薪一推,两座柴山,似箭离弦,反向疾飞老远,剩下一支尖担。这支尖担,非是木制,而用铁打。老僧要武进士挥武尖担先显身手,但武进士却硬要老僧先展功架。老僧推辞不得,只好操起铁尖担挥将起来,但见铁尖担在老僧手中,犹如猛龙翻滚,只听得呼呼作响,叫人无法近前。武进士看得入神,暗暗赞服老僧功力。老僧舞罢,将铁尖担递给武进士,要他献技。武进士势成骑虎,只好豁出平生气力,使出浑身解数。但是,比试结果,还是武进士认输。君子不食言,武进士终于爽爽快快地当场在佛前削发,从此以后,便在石井岩上做和尚,“阿弥陀佛”过一生。至于那支铁尖担,早巳不见影子了。不过,据当地群众说,老一辈的人曾经活龙活现地说他们做孩子时亲眼见过铁尖担吊在石井岩上的石塔前。有的还说,好奇者曾经称过那支铁尖担,其重量足有一百多斤哩!

你是本文的第88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潮阳民间故事”
作 者: 林升民搜集整理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