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岗山,在揭东县地都镇钱岗片中间,改革开放以前,这里是区镇的所在地,地都的行政中心。它濒临榕江北岸,是桑浦山的余脉。山不甚高,也不广大,但却十分显眼,若坐船于榕江中,或于隔岸远观,山势有似一尊卧佛,若于桑浦山上俯瞰,则又像一条潜伏江边,以待猎物的鳄鱼。由于地处大江边,出海处,所以山虽小却特别重要。
  明朝嘉靖年间,海外的倭寇和海盗,常常乘人不备而坐船进入揭阳内地劫掠,祸患不断,故而明朝政府在揭阳榕江出海处,设了几处“烽堠”,烽堠,即是烽火台,潮汕人称“烟墩”,是古时的一种报警设施。因为钱岗山处揭阳出海最前哨,在山上筑个瞭望台,可以望得远,海外的敌船一入榕江口,便立即启动烽堠,日则烧起浓烟,夜则点燃大火,使内地远远便可看见做好抵御,还是逃走的准备。这办法是古代北方长城传出来的。古时没有电话,通讯不便,这种方式效果很好。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揭阳县令冯元飙为保民平安而大力修建烽火台,并设窝铺(小型军营)安置兵弁守御。至清代康熙年间, 再度大修烽堠。又于青屿山及对面南岸,设置南北炮台,这样,烽火台作瞭望报警,炮台轰击敌船守御海口,揭阳一带得以安全。由于历代不断维修,故而钱岗山上的烽火台,窝铺墙垣,至今尚存一些遗迹。
  至于钱岗山上的望夫石,这在揭阳民间,有一个动人爱情故事。
  相传元朝时候,钱岗山南面居住着许多渔民,其中有一户姓陈人家,夫妻二人,男的名叫陈海生,身体魁梧,又熟悉水性,是远近闻名的捕鱼能手。妻子姓林,人称林娘,美丽而贤淑,夫妻间男捕鱼,女纺织,虽是贫家,但生活也过得美满幸福。
  钱岗山西面,住着大族杨姓,有一渔霸,人称杨歪鼻,家资万贯,养着一群恶仆,霸占榕江,蚕食乡里,凡是下水捕鱼的,都必须向他交税。又勾结地方官府,若有村民敢于反抗,便出动一群爪牙,打人抄家,甚至送入官府监禁,所以钱岗山前后的人,人人怕他,鄙视他,但也不敢去惹他。
  一日,海生夫妻同去向他交纳渔税,恰好被杨歪鼻见到,他是个好色之徒,家中虽有三妻四妾,还到处猎艳,见林娘年轻美貌,便生了邪念。对他夫妇热情招待,海生是个老实人,见渔霸如此,心中感激,而林娘却不为所动。几天后,渔霸亲上海生门,并送来了一些礼物,让海生出海捕鮸鱼,要上贡知府。并当重金酬谢。海生虽是捕鱼能手,但思此时正是台风常发季节,鮸鱼又生于南澳深海,这时出海,既危险又不易捕到。但渔霸软硬兼施,海生只好答应。
  杨歪鼻乘海生不在家,便以送钱米为名,时常来与林娘打交道,林娘都拒绝不收,至此,渔霸面目暴露,正式提出要娶林娘为妾,林娘情愿一死也不嫁他,,杨歪鼻也不发怒,再献殷勤,但林娘性情刚烈,誓不屈服,杨歪鼻又心生一计,利用一群恶仆,对林娘进行打击、污辱,迫她就范,林娘无奈,使用缓兵之计,许以年终,丈夫不归,再行商量。
  林娘于是天天至钱岗山顶大石上织綕,遥望渔船归来。就这样,日复一日,不觉到了年终岁暮,林娘不觉绝望,便投海而死。村中善良的人十分同情,将她埋葬山上,立碑:“元 妣宜人林氏墓”。后来海生归来,听闻情况后,也自杀江边,为之殉情。后人便把当年林娘坐之石,称为望夫石。听说墓碑还在,石上坐位,綕筐处尚留有痕迹。
  望夫石,其实不止钱岗山上有,其它地方也见过,也有类似故事。这都是旧社会封建势力迫害人民的罪证。

你是本文的第610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2-01-14
作 者: 林道成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