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澳岛长山尾码头东南侧有一个临海村名叫“大船澳”。这地名之由来,传说是郑和下西洋时,率领“三保公船”舰队,经南澳岛近海,为避风而停泊海湾时所命名的。 明永乐三年至三十年(1405-1432),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时,曾舟经南澳。有一次,郑和率领“三保公船”舰队,从福建浩浩荡荡而来。驶近南澳岛东北侧海面时,遇到了强风,难再前进,便转舵驶向约30公里远的饶平大门海域,想再转入东面约5公里远的柘林港避风。 可是,当时皆是木帆船,靠风驶船,时刮东北风即顶头风,驶至大门时,无法前往柘林港。又逢傍晚,于是转舵驶往数公里远的海山岛南端,却碰到浅海土坪沟仔。本来,海山岛内外之船,驶行过此长约5公里的沟仔时,皆会搁浅,但因风力很大,强风猛烈推动“三保公船”驰前,竟闯过了浅滩。领头舰上的舵公不知海山岛这里海水的深浅,因需要用海水洗东西,便命水手抛下小水桶打水,不料桶很快碰到泥滩,提上来一看,桶里泥多水少,大吃一惊:“这里是浅泥滩,船为何驶得过?” 海山岛渔民更深感奇怪,这里从未有船能驶过去,便说:“三保公船,逢山过山,逢滩过滩!”此话流传至今成俗话,并把该港称为“犁港”,即被三保公船犁过的港。 三保公这时已知岛附近海水浅,不宜停泊他们的大型舰队,此时风又大,便命领头舰向南侧靠南澳岛山的海面驶去,找个水深而靠山的海面停泊避风,众舰随之。当驶至南澳岛西端长山尾偏南近山海面时,试探一下水之深浅,知属深水区,可以避风,便下令舰队于此停泊避风。 待风转弱,舰队又要升帆起程时,三保公问划竹排载淡水上大舰的南澳岛渔夫道:“这地方叫何名字?” 渔夫答:“没有名字。” 三保公说:“这里水位深,可避风,适宜停泊大船,可取名‘大船澳’。” 渔夫笑道:“感谢三保公为我们取了一个好地名!” 自那以后,大船澳之名沿袭至今,并成为国际海图所标明之大船抛锚处。清道光年间,英国鸦片船把这里当作鸦片走私之贸易区。林则徐多次谕令南澳总兵严厉查办之。民国时该海湾临近山中住数户人家,以大船澳为村名。1938年夏,义勇军与占岛日寇血战的幸存者中就有人由村民协助于此坐竹排成功过海逃往大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