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大节拜祖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 也是不忘先辈的体现, 这在潮汕地区已是司空见惯的习俗。 但在拜祖宗时,把家神牌和一位“恩公”的神牌放在一起拜,也许是揭东县锡场镇东仓苏所特有的。
  据传说,在明朝东仓苏出了一位贤人,读书后携家眷到广西平乐府做官,当时他儿子尚年幼在学,便聘请老乡——棉浦村的三世祖张佑公(张佑是明朝宣德年间的举人,被授广西平乐府儒学)为其子教授学业。贤人在任其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惨案(不知是强盗抢杀还是山民造反,或是被朝廷处死),贤人被害。儒学(在明朝,儒学是一个官衔)张佑得知情况后,认为不能在平乐府中久留了,要为老乡保留根苗。他就机智地把东仓苏被害的这个贤人的家属和儿子找到,同时还带了该官员的一件血衣,迅速地逃离广西平乐府,经过千辛万苦,转道回到揭阳老家——东仓苏。随后,张佑便将此血衣当作贤人的遗体进行安葬。此后,张佑就一直在东仓苏生养繁殖。从此时起,被救的家属和儿子便将张佑视为恩公,将其奉拜,并留传至今。所以东仓苏所拜的张公老爷,实际上就是东山区棉浦村的三世祖张佑公。
  张佑自从广西平乐府回家后,就再也没有出外做事了,卒后葬于本洋,现在坟墓还在棉浦村宫边围大坟地内。据棉浦村宫边围族谱载:三世祖襟乐公,字允统(克纯),官名佑,行三。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终于正统十一年。寿五十二岁(1395~1446)。宣德己酉科举人,授平乐府儒学(其父宗亨,由子举人例增文林职衔)。由此可见,张佑是明朝宣德年间的举人,还惠及其父。为了救老乡家人而弃官护孤而回,恩德重如山。
  知恩图报,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东仓苏的感恩行为,也是今天我们社会所提倡的道德观念。

你是本文的第579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9-10-25
作 者: 张楚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