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嘉靖年间,海阳县东莆都山兜乡(今潮安县金石镇仙都村)壬辰科文状元林大钦,少时聪颖无比,特别善于诗对,因而有些人总是喜欢用诗对来考考他。在赴考的路上也没有例外,总是会碰到用诗对来为难他的,他均用妙对一一予以解决,化解了不少为难之事。
过渡妙对 林大钦同诸位秀才一起上省城赴试。有一天,他们来到一渡口,便搭乘渡船过河。当渡船摆至河的中央时,艄公见到船上坐着的是一群书生,有意要考考他们,便把船停下来,对着他们说:“我出一对子的上联,你们来对对下联,若是对得上,我便把船划到对岸去;若是对不上,就把船停在这里。这对子的上联是:‘南船载西瓜,被东风吹入北港。’” 众位秀才一听,面面相觑。 就在众位秀才为难之时,林大钦见到岸上一位姑娘手提着竹篮赶路,霎时窍门顿开,说出了下联:“春篓盛冬蟹,命夏莲送往秋溪。” 艄公和众位秀才听后,非常之佩服。艄公立即摆动船桨,把船划到对岸去。 巧对挑夫 林大钦同众位秀才在赴考的路上,行色匆匆,忙于赶路。有一天傍晚,他们正好行走在一条独木桥上,眼看就要走到桥的尽头处,迎面来了一位挑着担子的挑夫。担子一头挑着竹笋,一头挑着柴捆。那挑担的汉子站在桥头一端,瞟了他们一眼,见全是秀才装扮,有意要为难他们,便叫他们往后退让出路来,可让他挑重担的通过。可是,他们已经走到了桥的尽头,那汉子只要倒退一步,他们便可以顺利走过桥去。于是众位秀才据理力争,挑担汉子不但不退让,反而还说:“我与你们对诗句,若对得上,我就让路。要不然么……”他们认为遇到这样的人,确实是没有办法,只好应对了。 挑担的汉子即说:“人轻货重轻担重。” 林大钦马上答道:“脚短路长短行长。” 那汉子看了看自己挑担一头的竹笋,又说:“竹槌挑笋父携子。” 此时,林大钦正好看到农民们在田里挽秧,便即景应对说:“ 稻草缚秧母抱儿。” 挑担汉子也不是等闲之辈,是一位擅长于诗对的人。他见到林大钦对写实的诗对,均是一一对答如流,便立即变换手法,指着担子另一端的柴捆说:“此木是柴山山出。” 林大钦听后,正在思索着:“‘柴’是由‘此’和‘木’组成,‘出’是‘二山’相叠。”那汉子见林大钦一时无法应对,便得意洋洋起来。林大钦灵机一动,灵感立即上来:“‘白’与‘水’不是‘泉’吗?‘夕’跟‘夕’相叠不是‘多’吗?”应对的诗句脱口而出:“白水成泉夕夕多。” 那汉子一听,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是奇才啊!”赶忙倒退一步,让林大钦等通过之后,自己才慢慢地走过桥去。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