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民间传说,北宋初年,潮州笔架山窑挑窑工何久子,世代挑窑,家道贫穷。由于何久子忠厚老实,勤勤恳恳,师傅便将工艺传给了他。于是,何久子有了自己的小作坊,开始生产瓷器,入窑寄烧,何久子烧造了一对金色和银色的花瓶,十分精美,赢得很多人的赞美和青睐,便将金色的称为公瓶,银色的称为母瓶。

    一天,一位从江西来的人,自称是老表和何久子攀亲,并以妹妹相许,何久子热情招待这位表亲,言传身教,把技艺都传给他,却没有想到这位老表却是偷师学艺,盗走金银瓶准备带回江西,被何久子发现之后,追赶,老表走投无路,跑到湘子桥头,将金银瓶投入江水之中。何久子失去这对金银瓶之后,再也烧造不出好的瓶子。于是,终日到湘子桥头瞻望,祈求金银瓶能够回来。一天晚上,何久子趴在地上求神烧香,刚好韩仙子路过,问明情况之后,也烧三炷香,拿出仙钓,把银色的母瓶钓起来,正准备钓金色公瓶的时候,走来一位孕妇请求韩湘子帮她生一个男孩,以延续夫家香火。韩仙子在宽慰孕妇之际,忽然一阵猛风把金钓吹落江中,金色公瓶再也钓不起来了,从此,笔架山窑所烧造的瓷器,永远比不上江西窑的质量。

    传说总归是传说,传说有时也近乎荒唐,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类似何久子和江西老表其人其事的痕迹。1957年,潮州农民在笔架山下平整改土,迁老坟时,发掘两个写“仪凤四年”的四瓣口莲叶式大碗。证明那时候,潮州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十分发达。

    江西景德镇,唐代还没有形成,虽然《浮梁县誌》曾经记载“唐代武德四年,有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献与朝廷,于是诏仲初等制瓷进御。”但后来在景德镇白虎湾窑址及附近古窑发掘,其釉色和瓷质远不及其它地方窑场的青瓷,而且在五代还处于初创阶段,其笨、厚、重的工艺痕迹,永远不具备商品远销他乡的条件。当时,作为南国瓷都潮州,特别是笔架山窑正是“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厂装将黄土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也接纳吸收各地窑场工艺和技术人材。江西老表到潮州偷师学艺,也可能有其事。然而,几十年以后,到了北宋第三代皇帝,战乱平息,生产恢复,南方农业和手业迅猛发展,导致北方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向南分离,景德镇又于有丰富的优质瓷土和燃料资源,适逢其时的发展起来。宋真宗赵恒便以年号命名,置景德镇,并遣官制瓷贡京师,命陶工书建年号,刻“景德”于瓷器之上,从此,名师云集,精品叠出,一跃而居全国之首。

    潮州窑与江西窑各类器物,其风格,雕刻手法和嵌、染、堆、贴等技艺十分雷同,江西湖田及其它各窑在宋真宗越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之前,到潮州窑学艺,是顺理顺章的。

你是本文的第97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2-01
作 者: 洪锦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