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光绪年间,邑北双背山下的平田村里,有一位姓章的木匠,家中有母亲、妻子和一个六岁的儿子。章木匠经常外出做工,赚钱养家,一家人日子过得倒也和睦美满。 章木匠的母亲经常到双背山上的晓月庵中烧香拜佛,和庵中的几个尼姑很熟。有一天,章老太太去亲戚家,傍晚回村时,看见晓月庵中年轻美貌的尼姑觉慈在村口徘徊,且神色怆惶。章老太太便上前询问觉慈出了什么事,觉慈含泪把事情告诉章老太太。 原来,觉慈今天被一户施主请下山去做佛事,下午佛事完毕回庵,半路上听见几个去庵中烧香回来的香客讲,本地恶霸胡横带着几个爪牙正在庵中寻衅闹事。觉慈一听,暗自心惊,她知道胡横对她不怀好意,去庵中闹事十有八九是为她而去的。因此,觉慈吓得不敢回庵,又怕在路上碰见这地头蛇。此时天色已晚,不知道该往何处…… 章老太太听了事情的始末,也很替觉慈担心。老人家想了想后对觉慈说;天色已晚,小师傅若不嫌弃,今晚便到我家歇宿,避避恶人。听到此话,觉慈很感激,再三道谢后便跟着章老太太到了章家。恰巧章木匠这几天外出未回,老太太便安排觉慈和媳妇孙子同睡一床。第二天一早,觉慈便告辞走了。 觉慈走时,恰被章家邻居邹四看到。这邹四是个不务正业、无事生非的人,他曾因调戏章木匠妻子遭到拒绝斥责而怀恨在心。今见尼姑在章家投宿,便心生一计,暗地里造谣生非,中伤章妻。 几天后,章木匠外出做工归来,刚进村子,便见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还有人对他说:“你小子在外做工,家中床空,夫妻二人,赚钱双双。”章木匠听后,摸不着头脑。进了巷口,又听见几个小孩在念:“少年妻子一枝花,人在江湖不知家,武大只顾卖烧饼,金莲好事口不斋。”章木匠听到此,心里觉得有些蹊跷,急急踏进家门,却见儿欢妻笑,老母康泰,一切如常,欲开口问那些闲言,实在也问不出口。章木匠心想,既然家中无事,就不要疑东疑西了。话虽这样说,心里到底有些小疙瘩。 几天过去了,这天中午,章家门前来了个化缘的和尚,口里呢呢喃喃念着佛经。一见和尚的光头,章木匠那六岁的儿子便想起了觉慈,便对章木匠说道:“阿爹,那夜你不在家,阿妗和我同一个和尚一起睡觉。” 章木匠一听大惊:“怎么?你娘和你同一个和尚睡觉?!” “是的,三人同床睡,天亮了,和尚就走。” 章木匠气呆了,丢下手里的活,在灶间找到妻子,二话不说,上前连连扇了几巴掌,边打边骂:“贱人,你做的好事!” 妻子被打得莫名其妙,哀求丈夫说出情由,但章木匠气呼呼地,什么也不说,只是嚷道要去叫顶轿来,把妻子送回娘家,说罢便出门去了。 章木匠的妻子无缘无故地挨了丈夫的打,越想越伤心,自己没做什么对不起丈夫的事,夫妻一向又恩爱,怎么翻脸便不问青红皂白地打我呢?这样做人有啥用?木匠妻子是个刚烈人,这口气实在吞不下,便拿根绳子上吊了。 却说章木匠本来是去找轿子,走到路上又想起一夜夫妻百年恩,抬出容易抬回难,自己做得也有些过份了。章木匠走走停停,终于转回家门,可没想到,妻子已悬梁自尽,他抚尸大哭,懊悔不已。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一,本地风俗,各家各户这一天都在门上挂帖平安符“添家门。”那晓月庵的觉慈尼姑一大早便带了符帖,下山来到章家,一来表示谢意,二来为章家安符祈福。她一见章家的六岁小孩,便打招呼:“小弟弟,你奶奶在家吗?” 章木匠的儿子认得是那“和尚”来了,忙对他父亲说:“阿爹,那夜同睡的和尚又来了。” 章木匠见眼前是一位少年尼姑,急忙问儿子:“你看清楚了没有?那夜真的就是这‘和尚’?” “对,那天夜里同睡的就是她!” 章木匠一听,脑袋轰鸣,天旋地转,怨恨自己一时鲁莽,害得贤妻含冤自尽。他痛彻心肺,一声大叫,口吐鲜血,不到一个时辰便一命归西。 章老太太自媳妇死后,悲痛未已,今见儿子暴卒,更痛不欲生,村人邻居,纷纷前来抚慰料理,询问事情原委,章老太太泣诉事情经过,村民皆听得唏嘘不已,连叹可惜。村民们想起去年邹四散布什么“和尚投宿”之事,都愤然去找邹四,可那邹四见出了人命,早逃之夭夭了。 村民们正议论叹息,不料章老太太借故走开,在村口跳井而死。可怜因谣言而起的这场飞天横祸,害得章家三口人死于非命。 那觉慈尼姑万分悲恸,帮着料理完章家丧事后,没回晓月庵,从此四方飘游去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