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饶有个铿秀才,是清代潮阳四大富豪之一张勋的孙子。 铿秀才名叫张贵寿,乳名阿铿。他考中秀才之后,人们都叫他铿秀才。铿秀才因为看透了官场的腐败、仕途的险恶,所以无意功名,赋闲在家。但他却好抱不平,用过人的智慧、敏捷的才思,灵活的语言技巧为四乡百姓排忧解难,深受练江两岸人们的爱戴。 一 借酒敬乡亲 嘉庆年间,刚上任的潮阳县令巡视谷饶。谷饶路口有一神农祠,欲进谷饶,必经神农祠。不论官宦与平民,过神农祠者必先下马下轿,以示对神农帝君的敬仰。这位潮阳新县令不懂规矩,竟坐着轿路过神农祠。乡民们闻知,忙往告诉铿秀才,请他设法维护神农帝之神威。铿秀才问大家:“大家喝不喝酒?” “自然要喝酒!”乡民们应道。 “若要喝酒,速派一人往神农祠中,将神农帝的乌靴脱下来,然后拿着乌靴绕小路快步赶于县令前面,将乌靴摆于县令进村必经之路中央!”说着,铿秀才让众人坐下品茶,静观其变。 话说县令来到谷饶的寨门外,见路中央摆着一双长靴,忙派衙役问个究竟。有顷,衙役回报:“此乃神农帝之神靴!”县令一听,嗑地一声下跪。跪了很久,无人解围,急得衙役们如锅上蚂蚁,忙暗中派一人前往找乡里保正,请保正问个究竟。保正心中有数,即带着衙役前往求教铿秀才,铿秀才惊疑道:“岂有此事?莫不是县太爷自倚官大,路过神农祠不下轿,得罪神农帝君,神农帝君显圣责罚他?” “这……若是如此,也请秀才设法解围!”保正和衙役同声说。 “这……得罪神农帝君,罪大哟!”铿秀才欲理不理地说。 “请铿秀才设法援手,以解太爷之难。”衙役继续哀求说。 “也罢,但须到神农祠向神农帝君请罪,若神农帝君应允,可请回神靴,神靴请回之后,太爷须设宴请谷饶众乡民,神农帝君才会消气!” 衙役与保正忙回禀县令,正跪得腰酸腿痛而又满头大汗的县太爷一听衙役在耳边的汇报,连声应允。 县令在衙役的搀扶下一步一拐地回到神农祠向神农帝请罪之后,当晚于谷饶的新平远街万京楼设席宴请乡民,表示谢罪。 席间,县太爷见众乡民对穿着青衣的铿秀才非常敬重,心想,今日吃此哑巴亏与此人有关,我要他尝尝自己种的苦果。于是他对铿秀才说:“秀才深受乡民敬重,想必满腹诗书,本县有个上联,望秀才赐教。” “太爷有令,学生从命。”铿秀才应道。 “好!”县太爷摇头晃脑说:“小小青蛙穿绿衣。”说罢连干三杯酒。 铿秀才不假思索地对曰:“大大螃蟹着红袍。” 县令一听气得面变色,但又不好发作,眉头一皱,又神气活现地说:“小小猫儿寻食忙。” 铿秀才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大大老鼠偷皇粮。” 县令上任之时,曾动用库银宴请上司,铿秀才回答的下联正好触到县令的痛处,做贼心虚的县太爷急得用扇子戏打铿秀才的头说:“你好厉害!” 铿秀才乘机将头上的帽子一抖,帽子将掉下时,他一边用手扶正一边吟诗道: 作威作福欺神明,假意赔罪掩罪行。 秀才虽然未出仕,皇上赐我顶红缨。 太爷知法故犯法,扇子乱打欺朝廷。 明日府城把你告,明目张胆辱庠生。 县太爷知道自己又惹祸了,结果暗中赔了一笔款给铿秀才,自认霉气回县城。 二 谐联启迪人 铿秀才是一个诙谐的人。他文思奇逸,妙语联珠,他做的对联更是风趣横生,寓意深长,给人以启迪。 有一年,潮州大旱,谷饶虽于乾隆年间由富豪张勋出资兴修水利,但由于年久失修,旱情虽不严重,早造仍然歉收,农民生活很是艰苦。早造收后,大家正苦于度日,然而七月盂兰盆会将至,在这生活艰难的年月,有识之士都提议七月施孤从俭出发,但神棍们仍想借施孤来捞一把。他们扬言:孤魂托梦,七月盂兰盛会不能简单了事。接着就到各社头强摊硬派请戏谢神,祭祀孤鬼。 施孤那天,谢神戏将开演,和尚道士们即将登坛上座点化孤鬼,然而有人发现,施孤棚上没有对联,神棍们都说:“不是请铿秀才写了么?” 因找不到对联,族老忙命帮闲带银元二个、红纸二张去找铿秀才。铿秀才听了来人的话之后,慢条斯理地说:“润笔费免了,银元带回去,对联待我写后派人贴上去,你先行一步。” 不一会,铿秀才的二位家人,提了一桶浆糊到孤棚前,将铿秀才写好的对联贴上,对联写道: 佛法无边戏弄影 孤魂有幸吮脂膏 有识之士读后,都翘起大拇指,称铿秀才懂民心,识民意,是个有正义感的人。 同年十月,晚造丰收,谷饶民众认为是神农帝君保佑的结果,大家忙于庆丰收、答谢神农帝。 谷饶有一神农祠,每年都要祭神农帝,由东四社和西四社各社派人轮流当执事主持祭祀。这一年恰好轮到西社一位名叫陈秕的当执事。当陈秕忙完搭戏棚、安排祭品之后,族长派人来说:“戏棚和神农祠还未贴对联。”于是,陈秕忙提一篮芒果到铿秀才的家,请铿秀才写对联。 铿秀才说:“写对联,答谢神农帝是好事,为什么要买芒果来呢?” 陈秕说:“芒果是自家种的,好的挑去卖,换祭品拜神农帝,卖不去的我拿来敬秀才爷。” 铿秀才听了陈秕的话,觉得他憨直得可爱,就笑嘻嘻地提起笔来写了一副让他贴在神农祠门外的对联: 除了大种秕 好了十分冬 接着,要写戏棚上的对联时,铿秀才问:“请什么戏谢神?” “请白字戏。” “戏金多少?” “自备粮食,一夜千八钱。”陈秕说,“戏金不多,只是穷人亲戚多。” 铿秀才想了想说:“演戏好是好,娱神又娱人,穷人亲戚多,戏完米瓮空。”说后当即挥毫,对联是: 白字戏仔白字联 白字戏金千八钱 横披是:自备粮食 对联贴上去之后,谷饶乡的亲戚应邀来看戏时,大都自带粮食来。这对联为谷饶农民解决了拜神花钱之后,又要花钱请客看戏的难题。 三 妙对传千古 铿秀才有一忘年之交,颇有才学,但性格偏执,不善奉迎,弄得生活无着。后来,在铿秀才的帮助下,应聘到普宁流沙教书。在当时,作为一个私人学馆的教书匠,不单要有教学生的本领,还要有当地乡绅作为靠山,否则,饭碗是捧不牢的。可是,此老到流沙去,只是埋头教书育人,从不拜访当地乡绅族老,因而乡绅们都认为此教书先生恃才自傲,虽末端掉他的饭碗,但都略有微词。 第二年,流沙建圩场,圩场落成庆典之时,附近乡村皆集资演戏谢神。戏班请来了,戏棚却欠一对对联,大家正商量请人做对联时,一乡绅说:“别急,乡里学馆那位教书先生,似乎很有才华,明天请他写吧。” “明天,明天午时三刻就要擂响谢神鼓,怎么来得及?也该让他先思考呀!” “看他那孤傲的德性,定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戏开鼓前请他写也不迟!” “这……妥当么?” “放心!” 第二天,戏班的布景,锣鼓都安排整齐了,演员也准备出台了,这乡绅才拿着红纸到学馆请这位塾师写对联,准备使这位塾师出丑。事实上,此举确也难为了这位教书匠。他一边磨墨,一边搜索枯肠。 “先生,快点,戏要开演了。”乡绅催促着。 正当这位教书先生急得满头大汗时,铿秀才到来,见朋友焦急的样子,问明情况,知道乡绅有意刁难,于是铿秀才问:“戏演什么戏出?” “谢土地伯爷当然是演仙姬送子!” “好,让我来代笔,”铿秀才从他的朋友手中接过毛笔,蘸满了墨,在红纸上写起来。那乡绅一边看,一边念出声来: 圩创流沙沙如玉 戏演董永永万年 “好呀!”乡绅一面赞赏,一面拿着墨迹未干的对联向戏棚走去。 这对对联在普宁流沙圩流传至今,铿秀才写对联的事也在流沙传为千古佳话。 四 笑讥夏雨来 话说潮阳县令无端赔了铿秀才一笔钱,自觉脸上无光,正耿耿于怀,突然想起揭阳的夏雨来,就想请夏雨来来治一治铿秀才,代他出出这口恶气。 夏雨来收到潮阳县令的书信后,即日动身来潮阳。为了给县令来一个惊喜,他决意先到谷饶走一走,然后带着铿秀才上城向太爷请罪。 这一天,正巧铿秀才伤风感冒,在家闷坐无聊,想到户外走走。于是,他披上一件棉衣,走出门外,到了门外,却见艳阳高挂,热气迫人,就转身进门,拿了一顶草帽戴于头上。来到野外,一路与乡里叔孙打招呼着向自家的田园走去。 此时,夏雨来来到谷饶野外,向一乡民打听铿秀才的住处,乡民见他出言不逊,且操着揭阳口音,怕对铿秀才不利,所以用手向铿秀才一指说:“你可往问他。” 夏雨来顺着乡民的指向向铿秀才走去,他不知道前面的人就是铿秀才,远见铿秀才的外貌就信口说:“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说罢来到铿秀才面前对他问道:“喂,你可知铿秀才住在哪里?” 铿秀才刚刚听到夏雨来笑他乱穿戴的话,但他不认识夏雨来,今见夏雨来上前问话,就头也不回、笑嘻嘻地说:“从北来,往南去,不是东西!” 夏雨来讨个没趣,又见不到铿秀才,垂头丧气来到县城。见了县令,说起一路遭遇,县令说:“根据你所说,此人正是铿秀才。” 夏雨来心想,未见面先输铿秀才一着,还是不管这闲事吧。于是他第二天就回揭阳去。 五 计赚夏雨来 夏雨来垂头丧气回揭阳后,其家人告诉他:“老夫人仙逝算来已三年,应该安葬了。” 原来,夏雨来之母中年卒逝,来不及择地安葬而寄棺于附近山地。一听家人的禀报,夏雨来即请地师择吉葬母。然而地师为讨好夏雨来居然说原来择的风水地不尽如意,夏雨来一听顿时满面愁云,地师见状即献计曰:“秀才勿忧,小老看中一福地,可为老夫人之寿城。”夏雨来一听,面色立即阴转晴,要地师与他前往一观。 第二天,夏雨来在风水先生的陪同下来到榕江南岸,上山一看,地师脸色骤然煞白,风水地已被人捷足先登,先行造葬了。心想:得罪夏雨来,大祸从天来。如今风水地被人先葬了,该怎么办?正寻思退路,夏雨来问:“先生为何神色慌张?” “这……” “实说无妨。” “秀才恕罪……” “不必惊慌,从实说来。” “小老选中的风水福地已被人先行造葬了。”地师战战兢兢地说。 夏雨来上前一看,然后对随行家人说:“打听打听这是谁家的墓地。” 当夏雨来听完家人的禀报,知道此墓地是潮阳关埠林阿三之父的寿城之时,仰天哈哈大笑道:“我正要找潮阳人较量较量哩!”立即吩咐家人将此墓迁掉,将墓中的尸骨埋于山脚下,然后要在林阿三的父亲的坟墓原址安葬他母亲的遗骨。 关埠墓主林阿三闻知,即到揭阳求夏雨来手下留情,夏雨来笑道:“潮阳不是有个铿秀才么?你找他就行。” 林阿三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到谷饶找到了铿秀才。铿秀才听后,与他耳语一阵并拿一字条给他,然后送他出门,让他回家去。 几个月后,夏雨来之母的坟墓建成了。夏雨来在山上拜谢了五土福神,就到日馆找阴阳先生择吉扫墓,准备热闹一番。 良辰吉日,夏雨来请了很多绅士名流乘一大船,过江来扫墓,谁知来到母亲的墓前,夏雨来突然两眼发直,面色铁青,瘫倒在地上…… 原来,富丽堂皇的新墓被人掘开,墓穴中二堆遗骨混在墓碑上写着几行歪歪斜斜的红字: 夏雨来,夏雨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我父即你父,你母即我嫒。 两堆遗骨一起葬,莫忘祭祀到墓前。 若欲论长短,搭船到番畔。 后来,夏雨来只好把两堆混在一起的遗骨安葬。 六 怒惩夏雨来 话说夏雨来自从把自己母亲的遗骨与林阿三之父的遗骨合葬之后,自觉斯文扫地,终日闷闷不乐,借酒浇愁。 有一日,夏雨来喝得醉醺醺,搭船到关埠访友。在船上,他见一尼姑坐在船舷局促不安,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心想,此尼姑一定急需解手……想着,想着,他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船一靠岸,那尼姑果然迫不及待地钻进江边的蔗园去,夏雨来遥见尼姑在婆娑蔗叶遮掩下正要蹲下解手时,忙追到蔗园边喊道:“有人偷蔗哟——”急得尼姑红着脸从蔗园中奔出来。如是跟踪了一段路,见尼姑的裤裆有些潮湿,夏雨来才口哼无字曲向一酒店走去。 尼姑羞愤万分地回到尼庵,向庵中住持诉说此事。住持安慰小尼姑一番之后即出门而去。 回庵后,住持告诉小尼姑:“你放心,老尼已得高人指引,将往惩罚夏雨来。” 几天后,夏雨来的大门外来了一老尼姑,求见夏雨来。适夏雨来不在家,夏雨来之妻只好代为接见。 当晚,夏雨来回家,秀才娘即拿出一杯酒和一包药散,要夏雨来服下。夏雨来正要动问,秀才娘说:“别问,服完药再说。” 夏雨来只好将药散倒进口里,一闻药散的味道,他几乎吐了出来,幸妻子把酒送到他唇边。好容易把臭味难咽的药散吞下之后,夏雨来问:“这是什么药,这么臭,似人屎味!” 秀才娘半嗔半喜地说:“知人屎味就好,谢天谢地,谁叫你老不正经?” “这是什么话?”夏雨来惊问。 “你听我说。”秀才娘怕夏雨来恼羞成怒,按他坐下,然后柔声说:“今早有一老尼姑到来,她说你奸污她庵中一小尼姑,而这小尼姑是因为当妓女被人染上梅毒来庵中削发为尼,并求老尼姑治病的。老尼姑怕你中毒,献出一秘方,用被你奸污的小尼姑的粪便拌药为你解毒!” 夏雨来一听,连连作呕,又呕又吐,吐后大骂妻子中计。 原来,庵中住持到外面一探听,知道徒儿受夏雨来所辱,而凭她的本事是无法为徒报仇的。于是她到谷饶找铿秀才,铿秀才一听,气愤非常,大骂夏雨来缺德,当下就教老尼姑让夏雨来食屎之计。 从此,夏雨来最忌人讲食屎这二个字眼,但夏雨来食屎之事已在潮州各地传开了。 七 智戏夏雨来 铿秀才几次戏弄夏雨来之后,认为应该找机会与夏雨来见见面,面对面较量,让夏雨来口服心服。 有一天黄昏,铿秀才在关埠搭船往府城,由于来时匆匆,忘记带棉被到船上御寒,正想离船上岸,到关埠圩内向友人借棉被。刚站起身,旁边一旅客就对船仓外一人喊道:“夏秀才,内仓有空位,何不进内仓来?”夏雨来拎着棉被来到内仓,正要坐在铿秀才刚离开的位置,铿秀才却退下坐在原位置上,夏雨来只好讪讪离开。这时,铿秀才说:“同船上城,挤一挤吧。”说着,欠了欠身。对于谦虚谨慎的铿秀才,夏雨来哪放在眼里,心中想,这新雏鸡还识趣。当晚,经铿秀才的请求,夏雨来竟拉出棉被的一小角,让铿秀才盖上双脚。一宿无话,到了潮州东门外码头,铿秀才勤快地把棉被捆好,背着上岸。夏雨来以为这初出道的后生是感激他让出一夜棉被角的恩情,也就心安理得地催铿秀才走快一点;见铿秀才走错方向,就骂他是乡巴老,连府城的路也认错。到了海阳县衙门口,夏雨来说:“我到朋友家了,后生兄,谢谢你,棉被由我自己提进去。” “什么!棉被是你的?”铿秀才问。 “不是我的是谁的?”夏雨来反问。 “是我的!”铿秀才一字一顿地说。 “你小子强词夺理,竟欺到我夏雨来头上来,走,见官去!” “去就去,谁怕谁?” 二人互相拉扯着走进海阳县衙。县令问:“你们都说棉被是自己的,可有证据?” 夏雨来说:“我的被单是‘胶播’布做的!” 铿秀才说:“谁家都有‘胶播’布被单,我的棉被中四角各有一个乾隆通宝!” 县令命衙役查验,回报属实。由于县令初到海阳,没听过夏雨来的大名,因而也按律处理,结果,责夏雨来强占他人财物,打二十大板! 出了县衙,铿秀才对哭丧着脸的夏雨来说:“夏秀才,刚才是开玩笑的,棉被还给你吧。” 夏雨来把棉被接过手,骂道:“臭小子,你有种!”才走几步,铿秀才就大声呼喊道:“他抢我的棉被呀!”这一喊,被新到县令从家乡带来的贴身家人听到,就令衙役把夏雨来拉进县衙,面见县令,结果夏雨来又被打了二十大板。 铿秀才提着棉被走出县衙,夏雨来也一拐一拐,步态踉跄地从县衙走出来,口里不断地嘟哝着:“霉气,到衰呀!” 离衙门不远,铿秀才转身对夏雨来说:“听说夏雨来智慧过人,才思敏捷,在我铿秀才看来,不过如此!” “什么?你就是铿秀才?”夏雨来大惊问。 “怎么样?”铿秀才反问一声,把棉被放在夏雨来跟前,转身扬长而去。 夏雨来咬牙切齿、似笑非笑地说:“拜服、拜服!” 不打不相识,从此,夏雨来对铿秀才又恨又畏,后来,竟多次上门拜访,交往起来。 八 暗帮夏雨来 夏雨来自从被铿秀才用计食了屎粉之后,羞愧万分,从那时起,他最忌人讲食屎这一口头话。 一天,夏雨来的儿子从朋友家带来一只小白狗。一进门,就向妻子夸赞此小白狗的好处。妻子说:“俗话说‘好狗不食屎’如果此狗不食屎,就是好狗!” 丈夫说:“世上哪有不食屎的狗?” 妻子说:“只有不食屎的狗才是好狗!” 夫妻的戏谑被从外面回来的夏雨来听到了,以为是媳妇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故意挖苦他,就对儿子说媳妇不孝,要儿子休妻,不管儿子怎么解释,他都不收回成命!媳妇悲愤异常,悬梁自尽,一命呜呼。 这可惹下大祸了。夏雨来的媳妇是潮州府王书吏的女儿。王书吏因感谢夏雨来曾帮他赚了一笔钱和保住了书吏这一饭碗而把女儿许他为媳。现在,王书吏在潮州知府面前是个大红人,媳妇上吊,如何向对手亲家交代?弄不好将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夏雨来苦思无策,只好命人带书求教于铿秀才。 铿秀才见书,眉头双锁。他想,要解此难,易如反掌。但为夏雨来出谋献策,若把柄被人掌握,于已不利。何况夏雨来老奸巨滑,事情若露出破绽,他会不会把责任推到我的身上?不帮他么?又影响我铿秀才在夏雨来心中的地位……细思之后,铿秀才对带书人说:“你听清楚,别传错!你告诉你家秀才说,‘我张铿明哲保身,绝对不会去管别人——刣——人——放——火!’” 带书人一头雾水回到揭阳,将铿秀才的原话照搬给夏雨来。夏雨来听后,苦思了半天,想不出头绪,又找带书人问:“铿秀才说到‘刣人放火’四个字,是不是一字一顿,语音拉长?”当带书人回想了半天告诉夏雨来说“是”时,夏雨来恍然大悟道:“铿秀才才智过人,我弗如也!” 于是,夏雨来首先在其媳妇的住房放火,让媳妇的尸体与房屋俱焚,再火烧全家,一边放火,一边派人报官,待到众乡邻前来帮助灭火之后,才说:“未见媳妇”,及至众人在灰烬中发现其媳尸体时,夏雨来则放声大哭,哭声凄戚,牵人肝肠。衙役数人前来查验后,报揭阳县令说:“夏府失火,烧死一人”等语,云云。 潮州王书吏闻夏雨来家中失火,女儿葬身火海,悲痛非常,心疑夏雨来有诈,但又无从查证,只好把疑点深藏于心底。 九 较量高举人 惠来县隆江圩有一姓高的举人,也是一个好为穷人打抱不平的文人。他帮穷人打官司,百打百胜,为劳苦百姓伸张了正义,深受惠来穷人的欢迎。惠来的富绅却对他恨之入骨,到处传播他的坏话。好话、坏话一齐传到铿秀才的耳朵,弄得铿秀才莫衷一是,决意到惠来走一遭。 铿秀才来到高举人家中,高举人虽久闻铿秀才的名气,但从未见面,一听铿秀才自报家门,忙起身让坐,冲茶招待。一边冲茶应酬,一边想道:“高某身为晚辈,与他素不相识,又未有过节,他为何远道而来?传闻揭阳名讼师夏雨来曾被他弄得声名狼藉,甘拜下风,今日到来,莫非……”想到这里,高举人不禁心头一跳,强作镇定试探问道:“张老前辈远道而来,必有见教。” “好说,好说,小老久闻举人大名,早想登门请教,奈无机会。今日往碣石玄武山礼佛路过此地,顺便登门拜候!” 高举人听后,不禁心头一震:不错呀,他是黄鼠狼向公鸡拜年,不安好心肠。我要以柔胜刚,小心应付,以免坏了本人声名。所以他忙接嘴道:“张老前辈满腹经纶,高某有幸相见,实三生有幸,倒是高某要求老前辈多多指点。” “哪里,哪里——”铿秀才谦逊地应道。 “若老前辈不弃,高某敬请老前辈在此盘桓几时,高某好早晚聆听教诲。” 铿秀才在高举人的热情挽留下,当晚就在高家做客。 一住就是数天,总想设法与高举人较量一下,但由于高举人的热诚待客,使铿秀才开不了口,正想告辞回家,高举人却先开口:“张老前辈,晚辈有一不情之请,未知一 “你的意思是——” “我意思要老前辈收晚辈为螟蛉之子……”高举人欲语又止地说。 “这——”” “亲不过父子,儿子有不足之处,父亲当可直言教诲,此是晚辈心里话,望老前辈……” 高举人以退为进,想认铿秀才为父,这样既可避免被铿秀才刁难之苦,也可让铿秀才知趣而回潮阳,此乃高棋一着。 铿秀才听高举人想拜他为父,顿时也明白了高举人之心,他与高举人相处数日,对高的为人已有初步了解,以前传到他耳中的不实之词早巳被他摒弃,因而他欣然应允,当下端坐正厅接受高举人行大礼。 自此,铿秀才在他的义子的陪同下到处游山玩水,竟乐而忘归。 一日,这对义父子在品茶闲谈,有人来求高举人代为伸冤,高举人听完来人诉说之后道:“明日高某上城,定为你平冤!” 第二天傍晚,高举人从惠来城回隆江。一进门,铿秀才就问:“官司胜负如何?” “托义父大人之福,孩儿打官司乃百胜将军也。”说着对家人道,“将事主送来的靖海豆(米咠)呈上来,让老太爷尝一尝!” 铿秀才一边吃靖海豆(米咠),一边问:“刚才吾儿说打官司,百打百胜,岂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义父别小觑孩儿!” 铿秀才见高举人有点目空一切,心想,此子自命不凡,应该给他一个教训,好让他戒骄戒躁,谦虚做人。于是他问:“我们来打一场官司如何?” “父子打官司,最终是平局,孩儿绝不会吃亏。”说后,高举人想,幸得我有先见之明,行棋想三步,不然,我定吃亏。“当真?”“无假!”“我一定要你吃亏!”“那就明日上城试一试 “好!我们明日到惠来县城去,你可别怨义父反面无情啊!” “义父尽管放手一搏,孩儿绝不怨悔,若孩儿真的输了,也可吸取教训呀!” 第二天,铿秀才与高举人双双上轿,直奔惠来县城。来到县衙门外,铿秀才就击鼓鸣冤,高举人则在一旁暗笑道:“看你有什么招式!”知县升堂,惊堂木一拍:“何人击鼓?”铿秀才忙跪于地上喊道:“求大人伸冤,是小老击鼓!”“所告何事?可有状词?”“状词在此。”衙役接上状词,知县看后问:“你儿是谁?”“求大人为小老做主,我儿就是高举人,此子一向忤逆不孝!”知县惊堂木一拍:“大胆高举人,看你道貌岸然,原来大逆不道!” 高举人一听铿秀才说“此子一向忤逆不孝”就惊白了脸,知县惊堂木又一拍道: “来人,将高举人重板二十!” 打了二十大板之后,县太爷要高举人招供画押,高举人无端被打了二十大板,心头大不服气,但按清朝惯例,父告子不孝,不管青黄皂白,不孝子应先打二十大板,于是高举人在供词上写了一个“密”字。知县不解其意,正要发问,高举人则转身来到知县身边一叹,然后小声道:“禀太爷,高某之妻有貂婵之貌,父有董卓之心,叫我何孝?” 县太爷听了说:“此乃羞耻事,本县不受理,退堂!” 从县衙出来,高举人说:“姜是老的辣!” 铿秀才说:“笋是新的尖!” “义父大人此举,使孩儿大开眼界。” 铿秀才略带歉意地说:“我为老不尊,使你受皮肉之苦!” 高举人说:“哪里哪里,义父此举为孩儿上了一课,使孩儿懂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铿秀才哈哈大笑说:“你有此体会,我不虚此行!告辞了。” 说罢,铿秀才与高举人依依惜别。 注:以上资料,系谷饶文化站张旭源同志和铿秀才的第七代孙,即《鹤山感言》的作者张鹤佳及其族人张木进、张林允、张伯驹等口述提供。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