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宣德年间,揭阳县地美都翁厝寮村出了一名才子,名叫翁凯。于宣德七年上省应试,考中解元,有“神童”之称。在地美都至今流传着他的许多轶事。 一、神童巧架蛤溪桥 翁凯十二岁那年,朝廷有一队官兵从潮阳平倭班师回朝,知县下令各都司要认真修好官道。经查勘,地美都自水磨潭顶往东这段道路难行,须改道过蛤溪经翁厝寮、柴桥、西坑翻过车头涵至金石。地美都都司接到工程任务之后,限期翁厝寮里正要在一月之内修好道路,建好蛤溪桥,若敢怠慢,军法难容。翁厝寮的里正就是翁凯之父——翁员外。翁员外家资富有,但胆小怕事,接到命令后立即叫来土工木石匠“叮叮当当”地在所属辖内路段修了起来。经过半月之后,道路全部修好,蛤溪桥桥墩砌好,石板打出,就是无法架上去。 原来这蛤溪乃是西坑、径尾坑际汇之处,深二丈余,水流湍急。无法按过去的堆砂架桥法架桥,因为把砂倒下去就会被流水冲走了,所以难倒了十多个匠工,更急坏了翁员外。 有一天,翁凯见爸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病倒在床上,知道是为无法把蛤溪桥架好所致,便跑到村口,站在已建好的石墩上望着溪水出神,想了一会,自语说:“就这样!”接着蹦跳着走回家。一进屋就说:“爸,有办法架桥了,”翁员外转过身来问:“什么办法?” “您看!”翁凯取出几根树枝在地上比划着说:“爸爸,您看,这是桥墩,这是石板,石板放在桥墩这头,有人在墩上把石板朝对面推,桥下由七八个体壮的石工把这三四把木柱订成一对交叉着的支架顶住石板,渐渐向那边墩台移动,这样就能把一条条石板安放到对面桥墩上。” “对,这个办法好。”翁员外一滑碌从床上坐了起来,又问:“这个办法是哪个石匠想出来的?” “是我,我曾经和几个放牛娃在山头上玩运石头,用这么个方法把一块块大石头运过山沟去。我早晨到村口见到桥墩就想着这个办法可能用得上,您看好吗?” “好!好!我们就一同到村口去,马上架桥。” 第二天,翁员外叫来廿多个精壮木石工匠,运来木材石板,按照翁凯的方法把蛤溪桥架上石板。 几天后,知县和都司前来检查修路造桥情况,见翁员外负责的工段修得很好,都赞扬他办事有方,当得知建桥方法是十岁的小翁凯出的主意时,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他是“神童”。
二、智解药方结良缘 话说本都大湖村,有个林郎中,开了一个药坊。林郎中家中有一女儿,名叫林娘,二八年华,不但美貌贤淑,而且精通诗文,曾用对诗难倒大湖村私塾先生。林娘出生于药郎中家,对药性医理亦颇通晓。不久,林娘的贤名传到了翁员外耳朵里,有心叫人前往大湖林家提亲。有一日翁员外对儿子说开来,翁凯说:“爹爹,难道女儿家有那么聪明,恐怕未必是实。”自己决定要到大湖当面试她一试。 隔天,翁凯来到大湖林家药坊前,只见药坊中有一女子,年方二八,姿色艳冶,气质不凡。便寻个空儿上前对女子说:“姑娘,我想配药,只是忘记带上药方,可否配给?”女子听后彬彬有礼地回答:“问客官欲配哪几味?”翁凯不慌不忙念道:“质问子龙何许人?因何单骑救幼主?玄德面前还阿斗,一生事主战功殊。”翁凯刚说完,女子毫不思索地接下去:“子龙出自常山地,救主皆因刘寄奴。交还阿斗是复(茯)令(苓),甘随(遂)主人战功殊。客官所需的四味药,店中尽有。”说完正要去药格取药,翁凯又说:“还有四味:黄郎科场闻娘丧,无心应试返故里。”林娘又立即回答:“黄郎知母丧(桑)白事,理当归回(茴)乡(香)里来。这四味店中亦有。”她一边回答一边从药格中取出常山、刘寄奴、茯苓、甘遂;知母、桑白、当归、茴香八味药品,双手交给翁凯。翁凯接过一看,不差分毫,满意地离开了。 翁凯亲眼见林娘果然聪明贤慧,惊叹不已,回家之后,便告知爹娘,央人定下这门亲事。
三、妙趣横生的情书 翁凯与林娘成婚后,夫妻相敬如宾,林娘十分孝敬公婆,翁凯婚后也更加勤学苦练。第二年,正值省试,翁凯告别双亲和爱妻,上省赴试,得中头名解元。 翁凯得中解元之后,遍访名师指点,盼望来年上京;考取进士。可是天不作美,越明年,娘亲去世。正值上京佳期到来之时,翁解元丁忧在家,无法上京,遂耽误了此科功名,三年丧满,选为恭诚教谕。翁凯辞别爹爹,夫妻更有一番离 情别语,无法细述。 翁凯奉调恭城,因公务繁忙,又且云山阻隔,数月未有修书回家,林娘在家十分挂念。有一天,适逢有乡人前往翁凯任所公干。林娘心中暗喜,禀过公公,意欲托。人带上一书给夫婿,翁员外自然首肯。 可是,古时妻子不能把对丈夫的想念之情直接写出来,否则,人们便议论不守妇道,有伤风化。林娘想来想去,写了一首:“不全诗”,交乡人代带交给夫婿。乡人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乡人不明内中是何意思,到达恭城之后,将书交付翁解元。解元接书一看,原来是妻子一首思情诗,在灯下念了起来:
夜夜横枕三更天,长呼短叹想烦心。 短命冤家无口信,望断肠(长)肝人无来。
翁凯读完信,知道林娘想念殷切,用心良苦,马上取过纸笔,写了一首回文诗,命仆人带回家中,以慰林娘思念之情。仆人持书到翁家,林娘接书一看,只见:
林娘看后,略加思索,默默念道:
日夜思妻忆别离,忆别离时思归期; 思归期定中秋后,中秋后日夜思妻。
林娘念着,念着,心中感到无限的喜慰。 翁凯与林娘用这种奇特有趣的书信,表达俩人的爱情,成为千古美谈,几百年来,为乡人间里所传诵。
四、 “狗齿沟”与“林娘水”的由来 在将军峰东南面,有个水磨潭,潭东有个饮水龟山,山腰尽是悬崖峭壁,西面峭壁上有条“狗齿沟”,当地乡民称这沟里的水为“林娘水”。这其中有个美丽的传说。 翁解一向在外为官,妻子林娘留在家中奉侍公婆。这林娘聪慧贤淑,很受乡人称赞。 有一年大旱,翁公见水磨潭东面的鲤鱼王埔这片田地里的禾苗快要被晒死了,引不到水灌田。他终日在家中长吁短叹,媳妇林娘从管家口中得知公公烦恼的原因,便随婢女春桃到饮水龟山上看地形。 林娘主婢来到龟山一看,只见山坑水源源流进水磨潭,但潭水比田地要低许多。看了好一会,林娘心想,潭水是引不上,可是潭上的山坑水地势比田地高啊,要是顺龟山腰开出一条水沟,那不就可把水引到田里么?想着,想着,心里有数了。 林娘回家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公公,翁公—听,笑着赞成。 原来,林娘建议公公叫人在龟山西面峭壁上顺次每隔一尺许打上一个眼孔。再叫石匠打出一条条长3尺左右,宽1尺,上方下尖的石条,把石条尖端插进石壁的眼孔里,并排竖立,再用灰土补上石条头,这样便成了可通水的小水沟。 隔天,翁公叫来十多名石匠,有的打石条,有的打眼孔,叮叮冬冬地干起来。末了按林娘说的办法将石条插进眼孔,补上灰土。不上半月,几十丈长的水沟修成了。山坑水顺沟流进鲤鱼埔田地上,救活了禾苗。 因为水沟由一条条石条排成,好似狗齿,人们就称它为“狗齿沟”。人们知道这是林娘想的办法,为了不忘记她的功劳,把从沟里流来的水称为“林娘水”。
|
你是本文的第1284位读者 来 源: 《桑浦山风物传说》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