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元朝末年,长江附近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主要有三大派,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三股力量都很强大,朱陈张三人各有一个谋士辅助,朱元璋军师刘伯温,张士诚的军师是施耐庵,陈友谅的军师就是何野云。三支队伍后来互相伙并,朱元璋终于吞并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建立了大明皇朝,成了开国的洪武皇帝。施耐庵和何野云都不愿降明,施耐庵闭门著书立说,何野云则埋名改姓云游岭南。据传洪武初年,何野云来到桑浦山,经过地方留下了许多风趣的传说故事。
“虱母仙”的由来 何野云辅助陈友谅,陈友谅开始是言听计从,军事节节胜利。可是陈友谅听信巫卜之言,自以为自己是紫微星君转世,急于登基封赐,多次与军师发生冲突,后来连军师的计谋也听不进去,在鄱阳湖一役,陈军一败,陈友谅也一命归阴,其余将佐逃离走散。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极力推荐何野云,因此朱元璋出榜寻找何野云。哪知这何野云生性古怪,立志“忠臣不事二主”隐性埋名于山野之中,后来决意南下闽粤。这就激恼了朱元璋,到处悬挂形图,捉拿归案。 何野云出走闽粤之后,日藏夜走,缺食少衣,弄得十分难堪。有一日,来到三阳地界凤凰山脚,饿倒在一个山神庙前。朦胧间,一个仙女到来,说是领何野云师母旨意,特赐仙袄一件给他。何野云一听师母仙衣,忙问仙女:“劳你代问师母,下山时,师父师娘要我投奔有光者,陈有亮(月亮)正有光亮,为何失败。” “军师差矣,陈家是发亮,并非有亮,即使月亮也比不上朱元璋树的旗号‘明’字,朱家是日月二者同辉,当然要压倒月亮,陈家当然要败。”仙女说后接下去“师母说道,仙袄上跳虱是你的保护使者,又可让你充饥,你穿在身上一路平安,不用沿途乞讨,就此去吧”何野云十分高兴,立即上前接衣,只见仙女把手中仙袄一甩忽然不见了。何野云手接仙袄一看,只见袄面上跃跳着无数虱子,他用另一只手一抓,抓到一把,细看之下,不是虱子,是一把熟油麻。他向嘴里移去,吃了几粒,香甜无比,转念一想,没不是仙人前来解救自己的困境。想了一下把手中麻粒尽往嘴里送,自觉口香肚饱。正要往前赶路,往庙里一望,正座一尊女神正是刚才赐衣者,立即上前跪谢。谢别披衣上身朝桑浦山走来。 何野云自从有了这件宝衣,日间走起路来,看得见别人,而别人都看不到他。要是饥饿,伸手往袄上抓来一把,便可饱餐一顿,日夜自由行走,不觉来到桑浦山。 他进入桑浦山后,日间与山内牧童牧牛嬉戏。牧童见他身上之袄满是虱子跳跃,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虱母仙”。 自此,“虱母仙”便叫开来,他的真名实姓倒给人忘记了。
坑水变酒嫌无糟 传说明代洪武初年,揭阳地美都大湖村,地居海阳、揭阳、潮阳三县官道经过之交叉口,村里有个姓柳的大姆在这里开了间小食店。这柳大姆虽然手脚利索勤快,可生活却十分清苦。 一天晌午,来了一个邋遢老头,头戴斗笠,身披破袄,肩背渔鼓,来到食店不远处,便坐在一块大石上弹起渔鼓,唱起道情来,引得小孩们都来围观。那老道唱完道情之后便喝起坑水来。柳大姆十分可怜他,盛了一碗粥给他吃。老头吃完后笑着说:“好!好!好人必有好报。”随后,便脱下破袄来捉虱子,送入口中啃得哔哔响,引得小孩子们一阵哄笑。 自此,这怪老头两三天便来一次,每次都是坐在大石上吃柳大姆给的粥,吃后便捉虱。 有一天中午,老头吃了柳大姆的粥之后竟问起柳大姆要不要卖酒食?柳大姆说要是要,只是无本钱可贩酒来卖。 老头见说,便叫大姆取来一个大水缸,随后到后面山坑引来清水,流进水缸里就变成香喷喷的水酒。从此,柳大姆便卖起好酒来了。家境渐渐宽裕起来。 家境一富裕,柳大姆也就不象从前那么勤快了,竟买奴使婢起来。 有一天,村里有人来向她买酒糟养猪,而她却无酒糟可卖,便埋怨起老头单给酒,不给糟。要是两件都有就更好赚钱。 第二年春天,怪老头从这里经过,柳大姆一见,急忙走过去拉住他,要他给酒糟。老头笑着说:“好!你要糟就糟。”说完便向后山坑走去。 老头去后却不见转来,柳大姆忙叫人到后山去看看。只见石侧堆着一堆酒糟,石上留着一行字:“婆心比天高,坑水变酒嫌无糟。”下边写着“虱母仙”三字。这时,人们才知那怪老头原来是虱母仙。 从此,柳大姆酒缸的酒就依然成了坑水,一点酒味也没有了。因此,“婆心比天高,坑水变酒嫌无糟”这句话,就成为讽刺贪心之人的俗语。
孝子坟的由来 话说虱母仙从大湖出来后,经过江厝辽落柴桥过横山来到水磨潭西面巨石上。向南望去,只见前面一道横龙挡前往去路,他便磋在石上细看,这条龙脉自西将军峰而来,好似一副马鞍,看着看着,失口赞道:“真好地方也。”虱母仙这一声赞叹,正好给东面李王村一人听到。此人名叫王佛成,是李王村房老,为人刁钻,为富不仁,村民暗地里叫他“王不仁”。王不仁听到赞叹声,抬头望去,只见西边石上一人身穿破袄,脚着草鞋,有点象近来乡民传言中的“虱母仙”。听说“虱母仙”蹲过地方是仙迹,乃是活地,常人得之,财丁兴旺。他想到此正待再看一眼,可那人已不见了。王不仁更坚信此人便是虱母仙,来去难寻其踪。为了得此仙迹,马上回家,想办法做个记号占住此地。 王佛成回到家门口,刚好是儿子捧汤药给母亲服用。此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儿子暂慢送药,儿子也就转身把汤药放回原处。王佛成赶忙到药坊买来砒霜,置于汤药之中,再叫儿子给家母吃。就这样母亲服药中毒身亡,王佛成连夜把母亲尸体埋葬在水磨潭大石顶虱母仙蹲过地方。从此,石上出现了一口灰坟。后来王佛成害死亲娘的事传扬出来,人们反其义给这考灰坟称为“孝子坟”。
虱母仙看风水建宅居 传说虱母仙从水磨潭下山后,沿东山脚向东而去,来到邹堂山麓在“隐仙洞”住下来。 有一天,站在洞口大石上,向前眺望,山下一马平川,江水茫茫;转身再望后山,邹堂山有如屏风,这时虱母仙赞道:“山前好面堂,邹堂好后壁。” 虱母仙的赞语传到邹堂郑族南庄公耳中,南庄公暗想“可能是传说中的虱母仙吧”,于是请他去立建门楼。这邹堂乌门顶的“红门楼”,“白门楼”就是虱母仙给建造的。 不久还为凤鸣村林员外建了林厝祠堂;翁厝寮翁员外请他营造翁家祖坟;地美都四乡陈员外请去建造祖祠、祖庙,外陇村还请去营造乡里神庙,外陇陈员外请虱母仙建的神庙,是在村东南方,不供三山国王,供奉的是村的地头老爷,神庙建成后,虱母仙建议改称“陇尾爷”。在明朝中叶,四乡陈有一房迁移来外陇村后创后田村的陈姓,模仿外陇陈供奉起“陇尾爷”来,至今后田村东面烟墩山尾还有一座“陇尾爷”宫(当地人称“龙尾爷”),就是虱母仙建的“陇尾爷”。 后来虱母仙为桑浦山下为人拣地,一日午睡,他把仙衣脱后放在桌子上便上床睡觉,请他拣地的女主人见其衣满是虱子,误为不洁,煮了一锅清水浸洗仙衣,仙衣下水“吡吡!咆咆!”响了起来,死了许多虱子。此时床上的虱母仙全身疼痛,猛醒过来,只摇了摇头叹道:“天意!天意!吾命不长矣!” 从此,何野云一病不起,叫来拣地主人,把自己所学的医治奇难杂症和勘地建房知识撰写成的“纬易解”赠送他。第二天虱母仙便云游去了,一去不返,不明所终。 传说后来潮汕的医治奇难杂症、观风水、拣地建屋、造坟的知识就是从“纬易解”来的,可惜这书后来也不见了,只是传言而已。
|
你是本文的第2095位读者 来 源: 《桑浦山风物传说》 作 者: 蔡汉铭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