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桑浦山将军峰东面山下的大王坑上,有一座古桥,叫“蒙亨桥”,它的由来,有很美的传说。 明朝时,在这鸡母山下,有一个南陇村,村民陈蒙在此搭上个凉棚,以补鞋为生,他老实厚道,人称他为蒙伯。 有一年,一个姓博名亨的秀才上省赴试,路过于此。到了大王坑渡口,见这里一无舟楫,二无桥梁,只好脱下鞋子涉水通过。过了东面,刚要穿鞋,发觉鞋子有一处破了,一看凉棚内有一老补鞋匠,便走上去请老者补鞋。傅亨此时觉得十分炎热,遂脱下外衣坐下乘凉,将背包放在一旁。 这蒙伯手脚利索,一眨眼便把鞋补好。傅兴付上补鞋之后,又披衣上路。 蒙伯中午收拾东西,想回家吃饭之时,发现多了一个布包,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有四锭银元,中间还有一小包,包内还有一只玉镯子。蒙伯心中细想,这个布包莫不是早间那个秀才遗失的,他便在这里等着那个秀才回来取。可是一直等到日落西山,还还见有人来认领,只好暂回家中。 第二天一早又到凉棚做活儿,把那个布包也带在身边。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转眼过了三年,有一天中午来了一位客商,坐下来跟蒙伯交谈起来。先是赞扬蒙伯的好手艺,后来两眼直盯住那一个小布包。而蒙伯此时,细看此人,似曾见面,又见他老看着布包,三年前的往事猛然又在脑海中浮现,心中也明白过来。在交谈中,得知这个客商因三年前上省赴试,途中不慎失了盘缠,误了考期,只好在省里谋生,于今才回乡的。 蒙伯又问:“客官既知盘缠失落,为何不回来取?” 那客官答道:“不瞒老丈说,时因慌忙赶路,到城之后方知失落,待要回来,心想也是白走一道,天底下那个不爱财帛。因此自认晦气。于省城卖文求生,后因得遇好人相济,今有点余资才得回归故里。” 蒙伯问明了他遗失的东西,与他拾得的包袱里的东西相同,遂把布包送到商人面前说:“这包袱是我拾得,你且看来,如是你的,即便还给你。” 博亨急忙将布包打开,一看,银元、玉镯一点无差,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把原物重新包好,送到老丈面前说:“老伯,我不知如何感谢你,就权将此物奉送你,做个纪念,让你晚年享个清福吧!” 蒙伯听后说:“阿伯如有贪心,还等到现在。此物既见原主,你就该取回才是。” 傅亨却—定要送,而陈蒙却一定要还。两人你推我让,过往人们见此情景,都啧啧赞扬陈蒙拾金不昧的美德。 这样推推让让没个结果,刚好地美都都事从这里经过,问明原委之后,建议用此银在此修一座大桥,陈傅二人听后,都极赞同。 不上三月,在这五丈多宽的大王坑上面修起了一座三孔大桥,两边桥头都刻上“蒙亨桥”三个大字,以纪念陈蒙傅亨。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