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郑大进少时家贫,无力读书,常随其父撑船外出买草木灰下田。有一回,那装草灰的船只停泊在登岗仁美村“启明斋”附近。 这“启明斋”是仁美村郑声从两个儿子读书的地方。声从由于勤耕力作,家境充裕。他膝下有两个儿子,一名玉美,一名玉珍。当他们进入学龄的时候。声从便请来一名饱学的先生教他们,指望他们长大成材。这读书的地方,先生起名为“启明斋”。并以“启明”二字作冠首配对刻在门上:启后人存心养性,明礼义诵经读书。 经过一段时间,先生便想考阿两个弟子的学识。在一日开课之后,先生对玉美与玉珍说:“今日专门考对子,我出上句,你们答下句,看谁答得上。”说完,先生便念了一个“无”字,叫玉美与玉珍学对。他们兄弟两人竟一时语塞,对不上来。先生越问,他们越脸红。这时,忽听得一个轻微的声音从窗外飘进来:“可对有。”玉美兄弟两人如获至宝,赶快对道:“有。”先生又续上一个“才”字,念为“无才”,要求再对,玉美兄弟两人又无法对上。窗外又传来一个轻微的声音:“可对有学。”两兄弟又对道:“有学。”先生又续上一个“情”字,念成“无才情”,要求再对。这时只见玉美两兄弟都抬头向窗外张望,似在等待什么。“可以对上有学问。”窗外又及时传来一个轻微的声音。两兄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学问。” 至此,先生已明白空窗来风,他估计窗外声音轻微,当是个童子。为了探测“门外汉”的才识深浅,先生略为思索之后,大声问道:“门口问谁,谁问门口?”先生刚说完,立即听见窗外答道:“一人大进,大进一人。” “妙对,妙对!”先生不禁拍案叫绝,并赶忙起身出门,看是何人。 原来,这“门外汉”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跟着父亲外出买草灰的孩子郑大进。 先生觉得奇怪,这孩子自幼失学,竟然无师自通。便问明其究竟。 原来,郑大进每次随父来到仁美村之后,待船停定,便常常到“启明斋”窗外听先生教书。因他赋性聪明,所以积累了不少学识。当他一听到先生出对,又见玉美兄弟的窘态,便自然而然地把才智显露出来。先生觉得大进是快未琢的“荆璞”便告知郑声从。声从有心认大进为义侄,并出资供大进入学,便与大进的父亲商量。郑大进的父亲为声从求困扶危的义举所感动,满口应承。此后,郑大进学业日进,终成清代名士。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