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澳县隆东乡山顶村黄天然家中,至今保存着一块清光绪年间,同知官彰其祖父之大木匾,宽2.5米,高o.8米,上刻“黄思完仁兄惠存 忠厚传家 南澳同知湘乡黄镇南敬赠”这匾额题赠,是对黄思完(1838—1908)一家的恰当评价。 黄思完年轻时,是个敲(舟古)的伙计。有一天,被海贼劫掠到贼船上,鱼被抢后,幸得人被释放。自那以后,他不敢出海了,改为当渔贩,在海边收鱼货。他为人忠厚,勤劳经营,又乐善好施,为村里铺桥修路。妻子也日夜织网,添些收入。俩老省吃俭用,让3个儿子都上学读书。黄思完约60岁时 (1898),3子皆学有所成,长子登瀛(又名志昌)考中秀才,次子焕瀛考中监生,末子学瀛(又名志澄)也中了秀才。这在南澳成为美谈。 南澳海防军民府同知黄镇南(湖南湘潭乡人,光绪17至25年,即1891至1899年来岛任职),特意题了牌匾,“忠厚传家”,赠给黄思完,以励风化。 黄思完的儿子们。继父志,传良风。尤其是长子,享年96岁高龄的黄登瀛(1862一1958)教书为生,为民调解纠纷,公正无私,请求调解者,无日不有。而又乐善好施,修村头古路,兼任隆澳义德社(善堂组织)社长,恤孤抚寡。约1917年,将家里仅存的重2钱的一只金戒指,变卖获12个龙银,分赠给村中寡妇孤儿买米。1918年,农历正月初三日,南澳发生7.25级大地震。隆澳有3人被墙压死,缺钱办丧事,遗属上门向他告急。他便把家中留作生活费的20个龙银,施赠每户5元,仅存5元作举家过元霄节之用。1943年饥荒,隆澳西阁村贫女蔡老若,父亲死后,姐、兄相继饿死,母亲双眼哭瞎。她做乞食,又要乞点儿给母亲充饥。在该村教书的黄登瀛,把儿子提供的莱款救济她买米,自己吃白饭。 黄登瀛常对子孙说:“你们要继家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生长子天生(1897—1939,教书为生)、次子天在(给焕瀛做养子,从商,1900—1974)、末子天然 (1904—1989,也是教书为生),皆为人老实,忠厚传家。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