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福六岁前还是个“哑巴”,8岁能作诗,10岁出版诗集,14岁上京殿试被皇帝赏识,同年离世。 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北面10里的赤山村东约3里马东山南端,有一墓碑,这就是有名的苏神童墓。 苏神童即惠来的苏福,苏福生于1359年。据《惠来文物志》载,苏福“年十四征举赴京、殿试”。按《明通鉴》取仕之道:其一是由国子监学生直接入仕;其二是通过会试择优人仕;其三是由官员荐举贤达之士人仕。苏福入京殿试是荐举的,当时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设都在南京,(后才迁往北京)其荐举制度始于1373年,即洪武六年。据《明通鉴》载:“夏季四月三十日,明太祖诏令有关部门考察推举有才能的贤达人士”。“无论是山林之土,还是德行文艺均有名望的人,有关官员都把他推举上来,礼送京师,朕将任用他们,励精图治,开创太平盛世。”此旨一下,各地官员无不竭力而行。当时已远近闻名的惠来14岁神童苏福,也被选送入京。 苏福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乡里人都认为苏福的时辰八字过大,使父亲过早去世。苏福至5岁时仍不会说话,人们还以为苏家生了个哑巴仔。然而有一天,苏福的祖父带他到田间耕种时,在路边见到一只死去的青蛙,四脚朝天,苏福不知那里来的神劲,脱口“出”字,闻者皆大为惊异。自此,乡村们都说苏福是神来投胎。8岁时,苏福已能诗会文,远近闻名。一次,苏福同母亲到马东山上去采梅,遇到北山驿馆的驿丞。驿丞有意要考一考这一神童,于是挡住苏福,不让其过路。并嘻笑说:“要过此驿道,须能对上我的对子?”驿丞捡起路边的谷穗说:“拾穗见神童。”苏福随口答道:“折梅逢驿使。”驿吏听后大为赞赏,便给他让路。此后,苏福更是名震府县! 洪武六年(1373),这年夏天,苏福应召人京殿试,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典试,苏福因才华卓越,受洪武帝的赞赏。然因年纪尚小,还不能处理各种事务,于是让他回归故里,令知县每月供给苏福钱粮,待年纪大了再召用。苏福离京时,皇帝朱元璋还派了史部待郎林鼎元护送。一路上,苏福悻悻不乐,行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及河南濮阳南部地区)时,因长途跋涉、精神困乏而染病至死。时年14岁。 苏福作《苏神童诗集》时是10岁,即洪武二年(1369)。《苏神童诗集》中有咏月30首,分别从农历初一至三十对月亮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脍炙人口。其中的《初一夜月》更是精采,其诗云:“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底事半分无。却于无处分明有,浑似先天太极图。”尤其是末二句“却于无处分明有,浑似先天太极图”更受到王世贞的大力赞赏,并把这首诗列于湛若水诗之上。这对于一个10多岁的孩子来说,被称为“神童”是当之无愧的! 苏福才思敏捷而早逝,真是可惜。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云:“但其(苏福)发泄太早,故享年亦促,譬之朝华之草,夕而零落,理固然耳。” 苏福死后,洪武帝曾派钦差大臣到惠来赐葬,并追赐苏福谥号“文昭”。后其侄子苏文曾修墓冢于神泉马东山。清乾隆三年(1738)惠来知县杨宗秉立祠于神泉镇城内,并题词赞曰:“三十夜海月题诗,思空太极。”赞叹苏福三十夜诗之绝纱!清神泉贡生胡斗槎作《怀苏征士》诗:“莫道天涯少逸才,文昭征士是我魁。秋风夜月辞章璨,白璧明珠色相瑰。舞剑长歌天欲泣,题诗送别客停怀。守先待后有谁继,五百余年愿未灰。”对苏福推崇备至。清代诗人袁枚也辑录其咏月诗于《随园诗话》中,可见苏福咏月诗影响之广,流传之远。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